[实用新型]一体化汽车电池采样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2521.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3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黎永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4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奥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24 | 代理人: | 吴若草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汽车 电池 采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采样线束,特别涉及一体化汽车电池采样线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储能行业的兴起,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现有的动力电池模组是将一些电池单体通过串联、并联的方式组合而成,电池管理单元和电池模组之间连接有电压采样线束、温度采样线束等,为了防止电池管理单元和电池模组之间发生短路,一般会在电池模组的上方设置一个塑胶绝缘支架,线束和电池管理模块固定在塑胶绝缘支架上,然而汽车电池中的采样线束多而繁杂,安装排布时非常不方便,于是将多根采样线束集成在一块FPC上,为了将FPC固定在塑胶绝缘支架上,一般会在FPC的节点上焊接一个铆接片,铆接片通过铆钉与连接片连接;由于传统的工艺涉及到多个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部件,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在组装时容易出现部件之间的搭配效果不好,容易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质轻、安装方便且故障率低的一体化汽车线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体化汽车电池采样线束,包括FPC,所述FPC上具有多个引出节点,所述引出节点上均设有与之超声焊接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FPC超声焊接,所述FPC的表面覆盖有一层绝缘保护层,所述连接片上具有焊接连接点,所述焊接连接点为缝焊连接点或穿透焊连接点,除所述焊接连接点外连接片其余部分的表面亦覆盖有绝缘保护层。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FPC与连接片超声焊接处的表面具有一层70um厚的铜箔,所述连接片包括中间层和覆盖中间层上下表面的表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多片相互层叠组成的紫铜叠片,表层为铜镍复合片,通过超声焊接使FPC表面的铜箔与连接片的表层相互固定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绝缘保护层采用PI或者PET材料。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绝缘保护层的厚度为0.01-2.0mm,能抗2500~3000V的击穿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FPC的表面压注一层PI或者PET绝缘保护层的方式,代替原来的塑胶绝缘支架,制造成本降低,而且整体的质量从原来的0.25公斤下降至只有0.06公斤左右,复合目前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需求,而且在绝缘效果上与原来的效果相同,在绝缘层厚度为0.05mm时能抗2500~3000V的击穿电压,FPC与连接片可以与连接片直接超声焊接,节省了一个铆接片的成本,而且避免由于铆接不稳固而产生的故障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体化汽车电池采样线束,包括FPC1和焊接在FPC表面的CON连接器3,所述FPC1上具有多个引出节点11,所述引出节点11上均设有与之超声焊接的连接片2,所述连接片2与FPC超声焊接,FPC1与连接片2超声焊接处的表面具有一层70um厚的铜箔,所述连接片2包括中间层和覆盖中间层上下表面的表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多片相互层叠组成的紫铜叠片,表层为铜镍复合片,通过超声焊接使FPC1表面的铜箔与连接片的表层相互固定连接,所述FPC的表面覆盖有一层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的厚度为0.05mm,所述绝缘保护层采用PI或者PET材料,所述连接片2上具有焊接连接点21,所述焊接连接点21为缝焊连接点或穿透焊连接点,除所述焊接连接点外连接片其余部分的表面亦覆盖有绝缘保护层。通过在FPC的表面压注一层PI或者PET绝缘保护层的方式,代替原来的塑胶绝缘支架,制造成本降低,而且整体的质量从原来的0.25公斤下降至只有0.06公斤左右,复合目前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需求,而且在绝缘效果上与原来的效果相同,所述绝缘保护层的厚度为0.01-2.0mm,在绝缘层厚度为0.05mm时能抗2500~3000V的击穿电压,FPC与连接片可以与连接片直接超声焊接,节省了一个铆接片的成本,而且避免由于铆接不稳固而产生的故障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25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