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炭再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7037.2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1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徐静;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森森炭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6 | 分类号: | C01B32/36;C01B32/366;C01B32/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炉 炭化炉 引入管 底端 气体引出管 再生设备 废炭 波浪 本实用新型 热再生过程 活性炭 加速干燥 能源消耗 输气通道 运行方向 再生效率 活化炉 热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炭再生设备,按照活性炭运行方向包括:干燥炉、炭化炉及活化炉,炭化炉底端设置气体引出管口,干燥炉底端设置气体引入管口,输气通道一端与气体引出管口连接,另一端与气体引入管口连接;干燥炉内设置波浪管路,波浪管路的底端与气体引入管口连接。干燥炉与炭化炉共用同一热源,不仅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成本,而且加速干燥过程,同时提升干燥的程度,进一步提升整个热再生过程的再生效率;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节省人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活性炭再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炭再生设备。
背景技术
活性炭再生,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不破坏原有结构前提下,去除吸附于活性炭微孔的吸附质,恢复其吸附性能。相对于现有生物再生法、微波辐射再生法、湿式再生法而言,热再生法是目前应用最成熟的再生方法,具有技术成熟的优势。
目前的活性炭再生设备一般是依照顺序在三个炉体中依次处理活性炭,一般分为干燥、高温碳化及活化三个阶段,其中,干燥温度一般采用130-150摄氏度温度最佳,高温碳化阶段采用640摄氏度最佳。目前干燥和高温碳化采用两个热源加热,热量消耗大,而且干燥过程所需时间较长,且若是干燥过程处理的不彻底,会影响后续的碳化和活化过程,最终导致整个热再生过程效率低下,再生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炭再生设备。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废炭再生设备,按照活性炭运行方向包括:干燥炉、炭化炉及活化炉,所述干燥炉的出炭口与所述炭化炉的入炭口连接,所述炭化炉的出炭口与所述活化炉的入炭口连接;所述炭化炉底端设置气体引出管口,所述干燥炉底端设置气体引入管口,输气通道一端与所述气体引出管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引入管口连接,将所述炭化炉内的气体输送至所述干燥炉内;所述干燥炉内设置波浪管路,所述波浪管路的底端与所述气体引入管口连接,且所述波浪管路上开设散气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炉内自上至下依次设置若干走炭管,相邻的两个走炭管分列在所述波浪管路的两侧,所述走炭管上开设通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走炭管的数量为6至8个,所述走炭管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干燥炉内,所述走炭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波浪管路的顶端设置散射状出气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炭化炉内自上至下依次设置若干支撑板,所述炭化炉入炭口的数量与所述走炭管的数量一致,且每一个支撑板对应一个炭化炉入炭口。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炭化炉内还设置收纳管路,所述支撑板的末端伸入所述收纳管路内,所述收纳管路在对应所述支撑板的位置处开设过碳孔,以便活性炭聚拢后进入活化炉。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干燥炉与炭化炉共用同一热源,不仅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成本,而且加速干燥过程,同时提升干燥的程度,进一步提升整个热再生过程的再生效率;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节省人工。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废炭再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森森炭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森森炭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7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