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热型电热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0721.6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9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章恒;唐玉萍;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石本定 |
地址: | 53001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套 针尖 针体 隔热涂层 热传感器 电热针 聚氨酯 电热片 刺入 聚氨酯隔热层 针对性治疗 顶端安装 电热 隔热 热疗 首端 旋紧 裸露 损伤 覆盖 | ||
一种点热型电热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针尖、电热套、电热片、热传感器和聚氨酯隔热涂层,所述电热套内部顶端安装热传感器,电热套套在针体首端并旋紧于热传感器接触,电热片安装在电热套内,与针体紧密接触,电热套聚氨酯隔热涂层从电热套底部开始覆盖至离针尖0.5‑2mm位置,针尖裸露在聚氨酯隔热层外,所述点热型电热针因为针体有聚氨酯隔热涂层隔热,所以只有针尖产生温度,工作人员将针尖刺入病结处就可以针对性治疗,不会对整个刺入通道周围的组织都进行热疗,导致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点热型电热针。
背景技术
温针灸是利用针体将热度传递至学位或病结处,使病人缓解疼痛和治疗的针灸治疗方法,传统的温针灸是将艾绒揉成团捻裹在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传统温针灸的方式无法控制温度,艾绒燃烧时产生的温度视艾绒燃烧是否充分而定,且充分燃烧时温度会达到80-90℃,对皮肤会造成一定伤害,所以20世纪初出现了电针灸的形式。
目前采用的电针灸是通过一台加热仪,输出端外接电热针,电热针通常采用内热针或外热针两种形式,内热针一般是采用不锈钢等合规的医疗材料作为针体,针体内装有电热丝,通电后电热丝发热时针体发热;外热针则采用银质针,利用银本身的高热传导性传递热量,以下是检索到有关电热针的文献:
中国专利1,名称:一种电热针灸针;申请号:201010290051.4;申请日:2010-09-25;申请人: 曹莹莹;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闵子骞路80号山东省化工设计院;摘要:一种电热针灸针,其结构是由针体和针柄组成,针体的上端弯有导电环,针柄设置在导电环的下方,针柄是由塑料绝缘外套、电热丝和导电套环组成,电热丝从上至下缠绕在针体上,塑料绝缘外套设置在电热丝的外部,导电环与电热线的初端连接,导电套环套在塑料绝缘外套的下端与电热丝的末端连接,导电环和导电套环通过电源线与调压电源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体积小,使用方便,用电热体代替传统的金属线绕制的针柄,将电源接点直接设置在塑料绝缘外套上,这样既形成针柄针体一体化,还不改变针灸针的传统外形,更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还能通过针柄产生热量进行温针治疗。
中国专利2,名称:内热式电热针灸针;申请号:201420436778.2 申请日:2014-07-30;申请人:鲁钢芦;地址: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路466号华三通信;摘要:一种内热式电热针灸针,它由针体管(4)、电热丝(5)、内绝缘套管(6)、外绝缘套管(7)和导电裸导线(8)构成。针体管(4)为外径小于0.5毫米的空心不锈钢毛细管。电热丝(5)的电阻主要集中在离针尖2.5±0.5毫米处、10±2毫米段,电热丝(5)的一端压接在针尖里,电热丝(5)的另一端压接在外绝缘套管(7)导电裸导线(8)之间。导电裸导线(8)和针体管(4)构成电热丝的两个电极,当有电流经两电极流过电热丝时,内热式电热针灸针离针尖2.5±0.5毫米处、10±2毫米段会产生温升,温升的高低由电流大小决定。
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已有许多厂家在生产电热针,但上述电热针均存在以下通病,内热针直径较粗,如果要制成银质针的直径需要繁琐的工艺,成本过高,针体整体发热,使得进入人体内的通道均受热,无论是否是病结处的组织都会受损,不锈钢针头不耐磨且钝了之后不能磨尖再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直径细、温度可控、易清洗、耐磨的点热型电热针,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点热型电热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针尖、电热套、电热片、热传感器和聚氨酯隔热涂层,所述电热套内部顶端安装热传感器,电热套套在针体首端并旋紧于热传感器接触,电热片安装在电热套内,与针体紧密接触,电热套聚氨酯隔热涂层从电热套底部开始覆盖至离针尖0.5-2mm位置,针尖裸露在聚氨酯隔热层外。
所述的针体直径为0.4-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0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够准确定位穴位的艾灸床
- 下一篇:一种针灸针存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