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央回转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1262.3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9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罗炎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必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93 | 分类号: | F16L27/093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21441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央 回转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央回转接头,包括中回轴和套设于中回轴上且与中回轴转动配合的中回座,所述的中回座与中回轴配合的孔道内设有环形油槽,所述的中回轴上设有连通所述的环形油槽的轴向油路,所述的中回座上设有连通环形油槽的第一油口,所述的第一油口与环形油槽采用“八”字型铸造流道连通,所述的中回轴上设有连通轴向油路和环形油槽的径向孔,所述的径向孔朝轴向油路方向孔径逐渐变小。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油口与环形油槽采用“八”字型铸造流道连通,径向孔朝轴向油路方向孔径逐渐变小,极大的减小了产品高压大流量工作时的局部和沿程压力损失,进而延迟了中央回转接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回转接头。
背景技术
中央回转接头是诸多旋转类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的核心液压元件之一,用于连接控制主机上、下车的相对转动,多用于高压、大流量场合,且使用频率高,因而主机系统对其强度、使用寿命、压力损失等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中央回转接头外形不规则,现有中回座其外形多采用铸造成型,内部油道则通过机械加工方式实现。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机械加工加的油道工作时应力容易集中,产品强度及使用寿命难以保证;流道壁厚不均匀,连通不顺滑,压力损失大,铸造质量及合格率不高;油口连接处加工工序多,合格率不高,刀具磨损快;同时,整个产品加工效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压力损失小且使用寿命长的中央回转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中央回转接头,包括中回轴和套设于中回轴上且与中回轴转动配合的中回座,所述的中回座与中回轴配合的孔道内设有环形油槽,所述的中回轴上设有连通所述的环形油槽的轴向油路,所述的中回座上设有连通环形油槽的第一油口,所述的第一油口与环形油槽采用截面为“八”字型的流道连通,所述的中回轴上设有连通轴向油路和环形油槽的径向孔,所述的径向孔朝轴向油路方向孔径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油口的截面呈矩形且宽度与环形油槽的宽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油槽、“八”字型流道与中回座一体铸造而成,所述的中回座上预留有矩形第一油口刀具加工面,所述的矩形第一油口采用机加工一次加工成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中央回转接头,所述的中回轴上位于环形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环形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环形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遇油膨胀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回轴和所述的中回座的端部配合段上设有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中回轴和所述的中回座支架的骨架油封、防尘圈、垫圈以及弹性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第一油口与环形油槽采用“八”字型铸造流道连通,径向孔朝轴向油路方向孔径逐渐变小,极大的减小了产品高压大流量工作时的局部和沿程压力损失。
2)相对于机械加工成型的油液流道,铸造流道减小了油道切槽加工的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
3)中回座在沿流道方向壁厚均匀,大大减小了产品高压工作时的应力集中,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减小铸造过程中产品气孔、疏松的形成,提高了铸造合格率。
4)第一油口采用矩形油道的设计,在增大油液通流面积的同时,与成型刀尺寸完美对接,使第一油口的加工一次成型;同时,“八”字型铸造流道铸造时不与外界连通,从而减小了“八”字型加工时的中心定位控制,降低了产品加工难度。
5)环形密封圈安装槽设置于中回轴上,降低了开模成本,密封圈采用遇油膨胀胶圈,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普通胶圈密封,降低了中回轴与中回座的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必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必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12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梯式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