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型纸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2441.9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2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桂银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创业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0/02 | 分类号: | B65D30/02;B65D30/18;B65D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纸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型纸袋。
背景技术
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实际数字显示,有80%使用后的塑料袋,最终与一般垃圾一样被运至垃圾堆田区处理,仅有百分之七的塑料被回收循环使用。
目前市场上的包装袋以塑料袋为材料,从而导致包装袋在使用完后难以回收,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虽然塑料袋制造方便,且价格低廉,但是其难以降解处理,在提倡环保的当今社会难以长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型纸袋,解决了市场上的包装袋对环境污染较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纸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纸板,所述袋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袋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塑料片,所述塑料片的位置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袋体的两侧面折叠,所述袋体顶部内壁的前侧和后侧相互粘接,且袋体的上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袋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夹层,所述袋体的内腔被夹层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袋体的内壁和夹层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水膜,所述袋体上侧开设有豁口。
优选的,所述豁口的形状为多边形,且豁口的内侧为尖状。
优选的,所述塑料片和第一通孔的形状均为矩形,且塑料片的长和宽均比第一通孔的长和宽大0.5-1厘米。
优选的,所述提手的内壁为光滑的弧形,所述提手的长度为6-8厘米。
优选的,所述纸板的形状为矩形,且纸板的长和宽与袋体内壁的底部长和宽相等,所述纸板与袋体的连接方式为粘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型纸袋。具备的有益效果:该环保型纸袋,通过以纸袋代替塑料袋从而达到了环保的效果,并且在纸袋内壁的底部设置了纸板,从而使得纸袋的底部为硬底,从而使得纸袋可以站立,在纸袋的上侧开设第二通孔并安装提手,从而使得袋体便于拿取,从而使得纸袋不仅环保并且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纸板;3、第一通孔;4、塑料片;5、第二通孔;6、提手;7、夹层;8、第一容纳腔;9、第二容纳腔;10、防水膜;11、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纸袋,包括袋体1,袋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纸板2,纸板2的形状为矩形,且纸板2的长和宽与袋体1内壁的底部长和宽相等,纸板2与袋体1的连接方式为粘接,袋体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通孔3,袋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塑料片4,塑料片4和第一通孔3的形状均为矩形,且塑料片4的长和宽均比第一通孔3的长和宽大0.5-1厘米,塑料片4的位置与第一通孔3的位置相对应,袋体1的两侧面折叠,袋体1顶部内壁的前侧和后侧相互粘接,且袋体1的上侧开设有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提手6,提手6的内壁为光滑的弧形,提手6的长度为6-8厘米,袋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夹层7,袋体1的内腔被夹层7分隔为第一容纳腔8和第二容纳腔9,袋体1的内壁和夹层7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水膜10,袋体1上侧开设有豁口11,豁口11的形状为多边形,且豁口11的内侧为尖状。
综上可得,该环保型纸袋,通过以纸袋代替塑料袋从而达到了环保的效果,并且在纸袋内壁的底部设置了纸板2,从而使得纸袋的底部为硬底,从而使得纸袋可以站立,在纸袋的上侧开设第二通孔5并安装提手6,从而使得袋体1便于拿取,从而使得纸袋不仅环保并且方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创业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创业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2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