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建筑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3292.8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6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萍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建筑工程 建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建筑桩,包括桩体,桩体的底部设置有桩尖,桩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桩尖上设置有螺纹,桩体的顶部中心处竖直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槽底设置成锥状,槽底的两边锥面距离由下往上逐渐增大,桩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位于锥形槽底的上方,第一通孔内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内腔相匹配的插板,插板的数量为两个,插板的形状为等腰梯形,两个插板之间孔隙形状与锥形槽底的形状相同,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与其内腔相匹配的插杆,插杆的底部设置成与锥形槽底相匹配的锥状,本实用新型减少了重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不易晃动,更容易竖直向下运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建筑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筑桩是一种建筑用具,主要用于打入泥土中进行其上部建筑物支撑的基础装置,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现有的建筑桩包括桩体和桩尖,桩尖安装在桩体的底端,使用时,通过打击桩体,使桩尖在泥土中向下运动,但这种方式比较消耗体力,且打入土地的桩体容易松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建筑桩。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建筑桩,包括桩体,桩体的形状为圆柱形且桩体竖直设置,桩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桩尖,桩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的外圆面的直径等于桩体的直径,环形板与桩体同轴设置,上述的桩体、桩尖、环形板为一体结构,环形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垂直于桩体的轴线,第二通孔沿着环形板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桩尖上设置有螺纹,桩体的顶部中心处竖直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竖直向下延伸,第二凹槽的槽底设置成锥状,槽底的两边锥面距离由下往上逐渐增大,桩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二凹槽且第一通孔的长度等于桩体的直径的大小,第一通孔位于锥形槽底的上方,第一通孔内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内腔相匹配的插板,插板的数量为两个,插板的形状为等腰梯形,且插板靠近桩体轴线的一端为梯形的斜面,两个插板的最大长度之和等于桩体直径的大小,两个插板之间孔隙形状与锥形槽底的形状相同,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与其内腔相匹配的插杆,插杆的底部设置成与锥形槽底相匹配的锥状,插杆的长度大于第二凹槽槽深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桩体的外圆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竖直向下,第一凹槽沿着桩体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第一通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减少了重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设置的插板使本实用新型不易晃动,更为稳固,且设置的螺纹使本装置在土地更容易竖直向下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标示为:1、桩体;2、第一凹槽;3、第一通孔;4、环形板;5、插杆;6、第二通孔;7、插板;8、桩尖;9、螺纹;1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萍,未经李春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3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扁管柱-H型钢梁连接节点
- 下一篇:一种双面装饰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