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溜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6326.9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5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谢斌;庞焕军;陈绍鹏;李传库;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1/02 | 分类号: | B65G11/02;B65G11/20 |
代理公司: | 青岛泽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37 | 代理人: | 姚继伟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输送配套设施,特别涉及一种可以降噪消音的金属溜管,它可以降低固体颗粒物料在溜管内流动过程中的噪音。
背景技术
固体颗粒物料,例如煅烧行业的各类铁矿石、原煤、石灰石等,其在转运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金属溜管,当固体颗粒物料撞击到金属溜管内壁时,将产生高分贝的噪音。噪音的进一步传播,将对作业工人造成听力下降、心血管系统损害、影响人的神经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降低降低固体颗粒物料与金属溜管内壁面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通常会在金属溜管内壁面与固体颗粒物料的接触面,设置一层衬板,材质主要有:石墨、橡胶、聚氨酯、尼龙等。石墨虽然强度较高且耐磨,但是由于其硬度也较高,降噪音效果非常有限;橡胶、聚氨酯、尼龙等高分子材料,降噪音效果尚可,但是强度及硬度低,抗撞击及耐磨性差,使用寿命非常短,且这些材料与金属壁面无法焊接,只能通过粘结、喷涂、锚固等方式,这些连接方式也无法适应频繁的固体颗粒物料冲击。因此如何研制出一种能够降噪消音的金属溜管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金属溜管在固体颗粒物料转运撞击过程中降噪音措施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既能有效降低噪音、又能胜任固体颗粒物料长期、频繁撞击金属溜管壁面使用工况的金属溜管。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溜管,包括溜管本体及其内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溜管本体内壁上的降噪消音单元组件,所述降噪消音单元组件沿金属溜管内壁纵向及横向布置,相邻降噪消音单元组件之间的纵向间隙及横向间隙均小于要输送的固体颗粒的设计最小粒径。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使:
所述降噪消音单元组件包括L型悬臂板、与L型悬臂板固定连接的底板,其中所述底板通过固定件和溜管本体相连接。
所述L型悬臂板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自由端朝向和所输送的固体颗粒的流动方向一致。
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或铆钉。
所述L型悬臂板和固定板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溜管本体内壁上设置有降噪消音单元组件,当固体颗粒转运进入溜管时,固体颗粒不与溜管金属内壁面接触,而是与布置于溜管内壁上的降噪消音单元组件撞击接触,由于降噪消音单元组件中的L型悬臂悬臂板的自由端具有一定的弹性,噪音能量经多次往复振动消减而最终转化为热能,这样便降低了固体颗粒转运撞击过程中的噪音。
由于相邻降噪消音单元组件之间的间隙小于固体颗粒的设计最小粒径,以及L型悬臂板的自由端与固体颗粒流动方向一致,固体颗粒不易卡在L型悬臂板的自由端和内壁之间而引起降噪消音组件的弹性失效。
进一步,由于降噪消音单元组件采用耐磨金属,可以适应长期、频繁的固体颗粒物料冲击工况,达到理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降噪消音单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为:一种金属溜管,包括溜管本体1及其内壁101,还包括置于溜管本体内壁101上的降噪消音单元组件2,所述降噪消音单元组件2沿金属溜管内壁101纵向及横向布置,相邻降噪消音单元组件2之间的纵向间隙L1及横向间隙L2均小于要输送的固体颗粒4的设计最小粒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降噪消音单元组件如图3所示包括L型悬臂板201、与L型悬臂板201固定连接的底板202,其中所述底板202通过固定件3和溜管本体1相连接。
所述L型悬臂板201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自由端朝向和所输送的固体颗粒的流动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3采用螺栓,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铆钉等固定连接件。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溜管本体内壁101上设置有降噪消音单元组件2,当固体颗粒4转运进入溜管时,固体颗粒4不与溜管金属内壁面接触,而是与布置于溜管内壁上的降噪消音单元组件2撞击接触,由于降噪消音单元组件2中的L型悬臂悬臂板201的自由端具有一定的弹性,噪音能量经多次往复振动消减而最终转化为热能,这样便降低了固体颗粒转运撞击过程中的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6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货物拖拉装置
- 下一篇:用于煤磨的下料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