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及其轴承的自动换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6029.8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2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平;朱向华;温志建;刘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1/08 | 分类号: | F16N11/08;F16N21/00;F16N23/00;F16N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自动收集系统 吸排装置 废油脂 动力系统 润滑空间 轴承结构 电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 出油口 连通设置 润滑脂 检测 导通 内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及其轴承的自动换脂系统,其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的轴承结构的外圈和内圈之间具有用于设置润滑脂的润滑空间,轴承结构上开设与润滑空间导通的出油口,出油口上连通设置有吸排装置,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还设置有电控系统,电控系统能检测润滑空间中的压力并在该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启动吸排装置的动力系统、在该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时停止吸排装置的动力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的电控系统能检测润滑空间中的压力并在该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启动吸排装置的动力系统、在该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时停止吸排装置的动力系统。可以可靠的保证轴承结构内的压力,确保轴承结构能可靠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轴承注入润滑脂脂并抽出轴承内的老化油脂的轴承的自动换脂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该轴承的自动换脂系统的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轴承的润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液态油润滑,这类轴承必须是设置在箱体内的,箱体内盛放有油液,这类润滑的效果好,清洁度高,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轴承,因为有些轴承无法设置在壳体内部,开用于风力发电设备、建筑机械等中的轴承就属于这类轴承,这类轴承就需要采用油脂进行润滑,油脂的粘稠度较大,不易流出,在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润滑空间是完全封闭的情况下,润滑脂也不会流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润滑脂会老化,变硬,这就需要向润滑空间内注入新的油脂并替换旧的油脂,现有技术中会通过供油装置对轴承提供油脂,供油装置具有供油泵,供油泵一般为柱塞泵或者齿轮泵,供油泵连接块式分配器,分配器分别与各个轴承上的各个进油口连通。随着新鲜润滑脂的注入,老化后的旧油脂会被挤出,在轴承结构上还开设有出油口,旧油脂就会出油口中出来,为了防止出来的旧油脂污染环境,会在出油口上设置油脂收集瓶,首先,定时排空这些有时很难接近的瓶子是很麻烦的。此外存在这样的危险,即如果瓶子没有及时排空,润滑剂便不受控制地从轴承布置结构中流出。另外,由于旧油脂的粘稠度大、硬度高,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将其挤出来,在就造成了在很多时候,挤出旧油脂的压力高于轴承油封的耐压力,造成油脂由油封结构处流出,流出来的甚至是粘稠度小的新油脂,造成油脂收集瓶中没有收集到油脂,油脂都由轴承结构中流出来了,污染环境不说,还会造成轴承润滑不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来了抽吸装置,采用抽吸装置将旧油脂抽吸出来,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无法得知轴承结构内的新旧油脂的量,抽吸量过大会造成轴承结构内的油脂量过少,抽吸量过小又会造成旧油脂堆积,起不到抽吸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实际情况下,无法得知轴承内的新旧油脂的量,抽吸量过大会造成轴承结构内的油脂量过少,抽吸量过小又会造成旧油脂堆积,起不到抽吸效果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轴承结构的轴承的自动换脂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包括轴承结构,轴承结构的外圈和内圈之间具有用于设置润滑脂的润滑空间,轴承结构上开设与润滑空间导通的出油口,出油口上连通设置有吸排装置,所述的轴承废油脂自动收集系统还设置有电控系统,电控系统能检测润滑空间中的压力并在该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启动吸排装置的动力系统、在该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时停止吸排装置的动力系统,所述的电控系统包括设置在润滑空间内的压力传感器以及中央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能将接收到的压力信号与预先存入其内的设定压力进行比较,中央控制器控制吸排装置的动力系统开启或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6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