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梯形预制地下连续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6539.5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1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宋福渊;油新华;张清林;胡贺祥;杨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0 | 分类号: | E02D5/10;E02D5/12;E02D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形 预制 地下 连续 | ||
一种梯形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交替设置、等高的正梯形子墙幅和倒梯形母墙幅,子侧端面的中部设有内凹的榫槽,母侧端面的中部设有外凸的榫头,榫头的尺寸与榫槽的尺寸相适应,榫头沿墙幅的高度方向设置在墙幅的底部,母侧端部的内部设有一道注浆孔,子侧端面和母侧端面之间形成浆液填充腔,该浆液填充腔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填塞沿墙幅的高度方向通长设置的止水条形成前后封堵,该浆液填充腔的底部由榫头嵌入榫槽内形成底部封堵,该浆液填充腔的内部充满自注浆孔注入、连接两侧墙幅的浆液。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便于操作,质量更易得到保障,多重防水结构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作为基坑边坡支护的地下连续墙。
背景技术
传统基坑边坡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时,一般都采用现浇施工,但采用现浇施工存在以下问题:
一、混凝土采用现浇施工,需要时间上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开挖,总体工期长。
二、常因塌孔钢筋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出现露筋,混凝土导管提升太快混凝土出现夹泥断桩,同时塌孔常造成混凝土浇筑过量,出现糖葫芦墙,混凝土浪费严重。
三、现浇地下连续墙需要锁口管等形式的接头,工艺较复杂。
四、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工人,无法实现工业化。
近年来针对现浇地连墙的问题出现了预制地下连续墙,采用墙间桩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将相邻两幅预制的地连墙连接,这种方式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预制地连墙,如若采用纯预制的方式时,由于完全限制了墙幅的自由度,对施工环境要求极高,在实际施工时很难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梯形预制地下连续墙,要解决现有地连墙施工存在工期长、混凝土浪费严重、工艺复杂需要大量人力的技术问题;还要解决现有预制地连墙对施工环境要求极高,在实际施工时很难实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梯形预制地下连续墙,包括左右依次连接的墙幅,所述墙幅包括交替设置、等高的正梯形子墙幅和倒梯形母墙幅,
所述正梯形子墙幅左、右两侧的侧端面为子侧端面,倒梯形母墙幅左、右两侧的侧端面为母侧端面,倒梯形母墙幅左、右两侧的侧端部为母侧端部,
所述子侧端面的中部设有内凹的榫槽,所述榫槽沿该墙幅高度方向通长设置、尺寸不变,
所述母侧端面的中部设有外凸的榫头,所述榫头的尺寸与榫槽的尺寸相适应,所述榫头沿墙幅的高度方向设置在墙幅的底部,
所述母侧端部的内部设有一道注浆孔,该注浆孔自墙幅的顶端面起通至榫头上方的母侧端面上,
所述正梯形子墙幅和倒梯形母墙幅左右拼接,子侧端面和母侧端面之间形成浆液填充腔,该浆液填充腔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填塞沿墙幅的高度方向通长设置的止水条形成前后封堵,该浆液填充腔的底部由榫头嵌入榫槽内形成底部封堵,该浆液填充腔的内部充满自注浆孔底部或直接自浆液填充腔底部注入、连接两侧墙幅的浆液。
所述正梯形子墙幅和倒梯形母墙幅均为等腰梯形,腰的斜率相同。
所述母侧端面的中部、除去榫头的其余部分设为平部或者外凸尺寸小于榫头的凸部,所述凸部沿榫头上侧的母侧端面通长设置。
所述止水条固定连接在母侧端面上,止水条分设榫头和平部或者榫头和凸部的两侧。
所述止水条固定连接在子侧端面上、分设榫槽的两侧。
所述止水条直接固定连接在各个墙幅的侧端面上或者嵌入在侧端面上预设的安装槽内。
所述榫头自墙幅底端面向上的设置高度为0.5m-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6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地连墙接头挤压和防水性能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换挡手柄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