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电站高填渣基础进水口前池防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9704.2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7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姚敏杰;王樱畯;高雅芬;余雪松;李高会;王东锋;王登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工膜 混凝土连接板 进水口结构 搭接 本实用新型 防渗结构 平顺 搭接端 进水口 防渗 水电站 钢筋混凝土面板 结构造价 变形 上游 施工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电站高填渣基础进水口前池防渗结构,包括进水口结构前的混凝土连接板及库底混凝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在高填渣基础上设置土工膜,土工膜在上游与周边库底混凝土连接板搭接,搭接端前平顺过渡,土工膜在下游与进水口结构前的混凝土连接板搭接,搭接端前平顺过渡,形成防渗整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已有的库底和进水口结构上,将前池钢筋混凝土面板调整为土工膜防渗形式,增加周边搭接,可适应高填渣基础变形,且土工膜结构造价低,可节省投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电站高填渣基础进水口前池防渗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背景技术
水电站的建设一般受到地形地质条件所限,输水系统进水口位置确定后,如地质条件复杂需有防渗要求时,因进水口及前池体型不规则,前池结构为多个空间平面组成,前池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这样可以与进水口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防渗整体。
如前池位于高填渣基础区域,由于前池底部高填渣会在水库施工期和运行期产生基础沉降,前池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结构,其与进水口结构交界部位面板接缝内的相对变形值较大,底部填渣与进水口结构交界部位面板会出现较大的拉应力区,导致混凝土面板拉裂引发水库渗漏,影响建筑物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电站高填渣基础进水口前池防渗结构,既适应基础沉降变形,又能与周边进水口建筑物有效搭接,形成防渗整体。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电站高填渣基础进水口前池防渗结构,包括进水口结构前的混凝土连接板及库底混凝土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在高填渣基础上设置土工膜,土工膜在上游与周边库底混凝土连接板搭接,搭接端前平顺过渡,土工膜在下游与进水口结构前的混凝土连接板搭接,搭接端前平顺过渡,形成防渗整体。
进一步地,土工膜与进水口结构前的混凝土连接板的搭接端前采用圆弧段铺设。
进一步地,土工膜与库底混凝土连接板的搭接端前采用圆弧段铺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已有的库底和进水口结构上,将前池钢筋混凝土面板调整为土工膜防渗形式,增加周边搭接,可适应高填渣基础变形,且土工膜结构造价低,可节省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布置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水电站高填渣基础进水口前池防渗结构,包括进水口结构6前的混凝土连接板5及库底混凝土连接板4,在高填渣基础2上设置土工膜1,土工膜1在上游与周边库底混凝土连接板4搭接,搭接端前平顺过渡,土工膜1在下游与进水口结构6前的混凝土连接板5搭接,搭接端前平顺过渡,形成防渗整体,利用土工膜适应变形的能力,减少了由于基础沉降带来的工程风险。
优选地,土工膜1与进水口结构6前的混凝土连接板5的搭接端前采用圆弧段31铺设。土工膜1与库底混凝土连接板4的搭接端前采用圆弧段32铺设。
通过对某工程进水口前池高填渣的平面有限元静动力计算,有以下结论与建议:①钢筋混凝土面板结构,前池底部填渣与进水口结构交界部位面板出现较大的拉应力区;土工膜结构,前池底部填渣与进水口连接板交界部位没有出现拉应力区,土工膜的变形自由度较大,体现了土工膜适应变形的优势。②钢筋混凝土面板结构,前池底部填渣与进水口结构交界部位面板接缝内的相对变形值出现了突变,止水有被拉裂的风险。土工膜结构,库底土工膜相对变形值较小,伸长率在土工膜允许断裂伸长率范围内。证明土工膜的交界部位不会出现拉应力区,土工膜的变形自由度较大可适应变形,形成防渗整体。
附图标号100为原始地形,附图标号200为库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9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