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铰链组件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1598.1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6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许朝洋;苏宏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G06F1/1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组件 使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组件及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与现有架构不同的铰链组件及使用此铰链组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铰链组件为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开阖所使用的机构组件,其中因应电子装置的薄型化设计,使得铰链组件的容纳空间受限。
图1是现有的一种铰链组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通常铰链组件100包括轴杆110、第一连接件120以及第二连接件130,其中第一连接件120以及第二连接件130分别组装于轴杆110的两端。
举例而言,图1中的第二连接件130跟电子装置的主机(未图标)连接,而第一连接件120跟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幕(未图标)连接。第一连接件120包含用以与显示屏幕(未图标)连接的盖体连接部122以及用以与轴杆110连接的两个轴杆连接部124,其中第一连接件120包含两个轴杆连接部124的设置方式被称为双包结构。盖体连接部122与轴杆连接部124为一体成形,其中盖体连接部122的厚度设计为1.2毫米才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承显示屏幕(未图示)的重量,而与盖体连接部122一体成形的轴杆连接部124被形成为中空环以能够套设于轴杆110上,此中空环的厚度也为1.2毫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链组件,其架构不同于现有铰链组件的架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应用前述的铰链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链组件,用于使一对盖体彼此开阖。铰链组件包括轴杆及一对连接件。轴杆具有可与其中一个盖体连接的第一盖体连接部,而每一个连接件具有第二盖体连接部以及轴杆连接部,其中第二盖体连接部彼此叠合以与另一个盖体连接,而轴杆连接部套设于轴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盖体连接部呈板片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轴杆连接部呈环状或为C形环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这对连接件的第二盖体连接部的形状全等,而在连接件组装于轴杆上且第二盖体连接部彼此叠合时,轴杆连接部于轴杆上的位置彼此错开。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主机、显示屏幕及铰链组件,其中铰链组件设置于主机内,并与显示屏幕连接,以使显示屏幕可相对主机开阖。铰链组件包括轴杆以及一对连接件。轴杆具有第一盖体连接部,此第一盖体连接部可与主机及显示屏幕中的其中一个连接,而每一个连接件具有第二盖体连接部以及轴杆连接部,其中第二盖体连接部彼此叠合以与主机及显示屏幕中的另一个连接,而轴杆连接部套设于轴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盖体连接部呈板片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轴杆连接部呈环状或为C形环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件的第二盖体连接部的形状全等,而在连接件组装于轴杆上且第二盖体连接部彼此叠合时,轴杆连接部于轴杆上的位置彼此错开。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链组件的架构与现有的铰链组件的架构不同,且将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组件应用在电子装置中。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铰链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电子装置中的铰链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的铰链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电子装置中的铰链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而图4是图3的铰链结构的组合示意图。电子装置200包括主机210、显示屏幕220及铰链组件230,其中铰链组件230通常设置于主机210内,且位于主机210的一侧,同时与显示屏幕220的一侧连接,因此显示屏幕220通过与铰链组件230连接的该侧为轴心旋转以相对主机210开阖。通常,为了电子装置200的整体美观性,会利用外壳设计将铰链组件230包覆于其中。
承上述,铰链组件230包括轴杆231以及一对连接件232。轴杆231的末端处设置有第一盖体连接部233,此第一盖体连接部233呈板片状,用以与主机21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15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