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极极耳及锂电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2028.4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7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胡铭昌;薛建军;饶玉园;崔燕;周雪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68 | 分类号: | H01G11/68;H01G11/74;H01G1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 | 郭凤 |
地址: | 51148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电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极极耳及锂电容,其中负极极耳包括极耳本体,所述极耳本体由圆柱状的主层材料和设置在主层材料表面的圆柱状的镀层组成,所述圆柱状的主层材料为不锈钢或铁,所述圆柱状的镀层为铜、锡、镍或银。本实用新型的负极极耳可以在锂电子电容的负极材料采用石墨等碳材料时,不会因较低的工作电位影响性能甚至使锂电容失效,同时极片的机械强度加强,产品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极极耳及锂电容。
背景技术
现有锂电容装配技术中,由于铝金属成本低、导电优良以及加工方便,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集流体领域。其中,集流体包括极耳和导针。但是当锂电容的负极活性材料由钛酸锂改用石墨等碳材料时,较低的工作电位会使极耳中的铝与锂离子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降低电容容量,因此常常会换用更低电位的金属铜。但金属铜质地偏软,机械强度偏低。因此现有的负极极耳无法满足锂电子电容的要求,在负极活性材料更换时,容易使得锂电容失效。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极耳及锂电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子电容的负极极耳容易使得锂电容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负极极耳,包括极耳本体,所述极耳本体由圆柱状的主层材料和设置在主层材料表面的圆柱状的镀层组成,所述圆柱状的主层材料为不锈钢或铁,所述圆柱状的镀层为铜、锡、镍或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电容,包括:设有开口的钢壳,置于所述钢壳内部的电芯,用于封装所述钢壳开口的密封塞,与所述电芯连接的正极极耳,固定在所述正极极耳的正极导针,其中,还包括上述的负极极耳,以及固定在所述负极极耳的负极导针,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电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芯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
优选地,所述正极极耳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口,所述正极极耳通过所述第一焊接口与所述正极片焊接。
优选地,所述负极极耳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口,所述负极极耳通过所述第二焊接口与负极片焊接。
优选地,所述钢壳靠近所述密封塞的侧壁上设置有对所述钢壳滚动压制成型的束腰带。
优选地,所述钢壳的开口处设有用于紧固密封塞的封口带。
优选地,所述密封塞的形状与所述钢壳配套成型,所述密封塞为橡胶塞。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锂电容中采用由圆柱状的主层材料和设置在主层材料表面的圆柱状的镀层材料组成的负极极耳,其中圆柱状的主层材料为不锈钢或铁,所述圆柱状的镀层材料为铜、锡、镍或银,从而实现锂电容在保持高导电性的同时能具有更强的机械性能,可以有效避免极片因变形而造成锂电容失效。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锂电容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极极耳及锂电容,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2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有线组网功能的通信车
- 下一篇:一种排气管扩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