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橡胶管的新型检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2375.7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6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远;杨丽娜;宋长新;沈壁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远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B07C5/342;B07C5/36;B07C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宋辉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九龙坡区高新区石桥铺石杨路1***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橡胶管 新型 检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橡胶管的新型检测结构,检测台上连接有竖直的可旋转的用于固定橡胶管的连接杆,连接杆上套装有支撑盘,检测台的下端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连接有可伸缩的伸缩杆A,另一侧面上连接有可伸缩的伸缩杆B,伸缩杆B在两个伸缩杆A之间,伸缩杆A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柱A和连接柱B,连接柱A和连接柱B上分别连接有抓取装置A和抓取装置B,伸缩杆B上连接有固定柱,摄像装置连接在固定柱上;检测台连接有伸缩杆B的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用于放置橡胶管的传送带A、传送带B、传送带C,抓取装置A用于抓取传送带A上的橡胶管,抓取装置B用于将橡胶管放置到传送带B和传送带C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管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橡胶管的新型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的橡胶管带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配套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材料的应用,橡胶管带行业不断与相关领域相互渗透,开拓了橡胶管带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水泥、港口、矿山、石油、汽车、纺织、轻工、工程机械、建筑、海洋、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橡胶管带行业坚持科学发展观,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得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1963年开始商业化生产。每年全世界的消费量是80万吨。它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其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属于聚烯烃家族,它具有极好的硫化特性。在所有橡胶当中,它具有最低的比重。三元乙丙能吸收大量的填料和油而影响特性不大。因此可以制作成本低廉的橡胶化合物。
然而现有的汽车三元乙丙橡胶外观缺陷目前是靠人工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效率低下,并且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有的汽车三元乙丙橡胶外观缺陷目前是靠人工检测,这样不仅效率低并且耗时耗力,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橡胶管的新型检测结构,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橡胶管的新型检测结构,包括橡胶管、用于检测橡胶管的检测台、用于检测橡胶管的摄像装置,所述检测台上连接有竖直的可旋转的用于固定橡胶管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装有支撑盘,所述检测台的下端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连接有可伸缩的伸缩杆A,另一侧面上连接有可伸缩的伸缩杆B,所述伸缩杆B在两个伸缩杆A之间,所述伸缩杆A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柱A和连接柱B,所述连接柱A和连接柱B上分别连接有抓取装置A和抓取装置B,所述伸缩杆B上连接有固定柱,摄像装置连接在固定柱上;所述检测台连接有伸缩杆B的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用于放置橡胶管的传送带A、传送带B、传送带C,所述抓取装置A用于抓取传送带A上的橡胶管,所述抓取装置B用于将橡胶管放置到传送带B和传送带C上。
进一步的,本装置在使用时,抓取装置A将位于传送带A上的橡胶管抓取下来放置在支撑盘上,并且其内部穿过连接杆,通过连接杆对橡胶管进行固定连接,再通过连接杆旋转,摄像装置对其进行摄像,然后通过图像分析对其外观进行检查,得到是否为缺陷的产品,所有缺陷,则通过抓取装置B将该橡胶管抓取下来,放置到传送带C上,若无缺陷,则放置在传送带B上,进而可直接对检测后的产品进行分类放置,更便于使用,效率也更高。
并且,在使用完毕后,通过缩短伸缩杆B和伸缩杆A,使本装置收拢回来,进而便于收纳。
具体的,基于橡胶管的新型检测结构,所述连接杆在支撑盘的上方为橡胶材料,并且其内部填充有气体,所述检测台内设置有加气装置,所述检测台通过加气装置向连接杆内部输入气体,所述连接杆在支撑盘的上方部分的直径为2~8cm。通过向连接杆内充气,进而改变连接杆的直径,因此对于不同直径的橡胶管均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直接向连接杆内部充气,进而使得连接杆与橡胶管紧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远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远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23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