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重反电势消弧的直流电阻测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4851.9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4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孝志;叶飞;朱太云;程登峰;唐龙江;张克成;朱焕军;宫杨非;汪茂彦;陈家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林红燕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阻测试仪 安装腔室 本实用新型 反电势 放置板 移动柱 横孔 竖孔 顶部内壁 高精准度 高稳定性 滑动安装 灰尘影响 经济实用 使用性能 透明玻璃 移动固定 安装腔 固定孔 内固定 移动板 弹簧 内壁 室内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重反电势消弧的直流电阻测试仪,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安装腔室,且安装腔室内滑动安装有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所述安装腔室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竖孔,且竖孔内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所述安装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横孔,且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靠近第一横孔的一侧安装有移动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通过移动柱和弹簧,方便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的移动,并且通过移动板和固定孔,方便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的移动固定,防止灰尘影响到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的使用,有效的保持了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的高稳定性和高精准度等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阻测试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反电势消弧的直流电阻测试仪。
背景技术
直流电阻测试仪是一种电学用仪表,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用时串联在电阻的两端,利用欧姆定律设计而成,表刻度不均匀,量程较大,一般是零至几百欧姆或无限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采用直流电阻测试仪,例如型号为ZGY-10A的直流电阻快速测试仪,其不仅能够快速测量出电阻值,测量精度高,而且其具有良好的双重反电势消弧的性能,但是目前直流电阻测试仪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现在很多的直流电阻测试仪在不用的时候多数是直接放置的,不加东西进行遮挡,灰尘掉落进直流电阻测试仪内会影响其稳定性并会影响它的精准度,从而会影响直流电阻测试仪双重反电势消弧的性能,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双重反电势消弧的直流电阻测试仪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重反电势消弧的直流电阻测试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重反电势消弧的直流电阻测试仪,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安装腔室,且安装腔室内滑动安装有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所述安装腔室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竖孔,且竖孔内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所述安装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横孔,且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靠近第一横孔的一侧安装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远离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板的外侧并焊接有第一把手,且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靠近第一把手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弹簧,多个弹簧的同一端均焊接于安装腔室的一侧内壁上;
所述安装腔室的一侧内壁上还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横孔,且第一横孔位于两个第二横孔之间,所述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靠近第一把手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绕线柱,且绕线柱的外侧绕设有检测线,所述移动柱位于两个绕线柱之间,且放置板的一侧顶部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移动孔,且移动孔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延伸至放置板的上方并焊接有第二把手,且移动板的底部位于移动柱的上方,所述移动柱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孔,且移动板与固定孔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移动柱与第一横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位于弹簧远离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上均设有防滑螺纹,且第二把手位于第一把手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四到六个,且四到六个弹簧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侧壁上安装有密封圈,且移动板与密封圈相配合。
优选的,两根检测线的同一端均与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放置板、安装腔室、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竖孔、透明玻璃、移动柱、第一横孔、第一把手、弹簧、第二横孔、绕线柱和检测线相配合,方便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的移动,通过固定板、移动孔、移动板、第二把手和固定孔相配合,方便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的移动固定,防止灰尘影响到直流电阻测试仪本体双重反电势消弧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48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