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式防火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19973.7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7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任富佳;张斌;李明;李爽;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40 | 分类号: | F16K17/40;F16K15/03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紧装置 阀片 热熔性 锁紧件 防火止回阀 驱动装置 防火阀 驱动阀 融化 锁定 本实用新型 公共排气道 双锁紧装置 闭合 闭合状态 排烟通道 双防火 止回阀 阀体 叶片 灵敏 体内 占用 | ||
一种新式防火止回阀,包括设置在排烟通道上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阀片和驱动阀片闭合的驱动装置,所述阀片上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热熔性锁紧件,所述热熔性锁紧件未融化时,所述锁紧装置锁定住阀片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热熔性锁紧件融化时,所述锁紧装置解除对阀片的锁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阀片处于闭合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电动止回阀和防火阀相结合的方式,且防火阀有双防火叶片以及双锁紧装置,从而具有灵敏可靠、完全不占用公共排气道空间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火止回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防火止回阀。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住宅楼内设有公共排烟管道,且该类住宅楼内每户家中都设有连通烟道的排烟口,并在排烟口设有防火止回阀,油烟有害气体通过防火止回阀出风口排至纵向烟道,从楼顶集中排除有害气体。市面上防火止回阀鱼龙混杂,这也导致了其性能良莠不齐。大多数防火止回阀面临以下问题:1、阀体由塑料或者铝合金构成,可以止回但不能防火。2、止回阀单叶片,向公共烟道内开合,占用排气道面积大,影响整幢楼排烟效果。3、止回阀开合角度小,阻力大,且密封效果差,不能满足基本需求。4、止回阀防火装置不灵敏,不可靠,发生火灾时难以被锁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风效果好、密封性好、灵敏可靠的新式防火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包括设置在排烟通道上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阀片和驱动阀片闭合的驱动装置,所述阀片上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热熔性锁紧件,所述热熔性锁紧件未融化时,所述锁紧装置锁定住阀片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热熔性锁紧件融化时,所述锁紧装置解除对阀片的锁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阀片处于闭合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包括电动止回阀、防火阀,所述的电动止回阀通过连接管与防火阀相通,所述的防火阀上设有两片防火叶片,在正常排气时,防火阀上的两片防火叶片打开并通过锁紧装置锁紧,在发生火灾时,防火阀上的两片防火叶片关闭并通过锁紧装置锁紧。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动止回阀内设有电动止回阀可调角度叶片,在正常排气时,电动止回阀可调角度叶片打开角度为90度,防火叶片打开角度为85-90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紧装置安装在防火阀上,包括L型固定片、自攻螺丝、阀片锁紧杆、支架、锁紧弹簧;其中L型固定片、自攻螺丝用于两片防火叶片打开时锁紧用,阀片锁紧杆、支架、锁紧弹簧用于两片防火叶片关闭时锁紧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L型固定片底部用150℃熔化材料焊接在防火叶片上,且两片L型固定片间由自攻螺丝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紧弹簧套在阀片锁紧杆上,并通过该锁紧弹簧使阀片锁紧杆以支架为轴心作圆弧轨迹向阀体外侧弹开。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孔,该两个限位孔之间的轴心线不在同一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片锁紧杆尾部有V型缺口,并卡在支架所设有的两个限位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用螺丝固定在阀口翻边上,且对称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火阀用铁飞机膨胀钉通过安装孔安装在烟道上,且所述的防火阀内的全部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电动止回阀和防火阀相结合的方式,且防火阀有双防火叶片以及双锁紧装置,从而具有灵敏可靠、完全不占用公共排气道空间的优点;
2)、电动止回阀可调角度叶片可自由调节阀片开合角度,通风效果好,密封效果非常好;
3)、采用150℃熔化材料,当发生火灾时,能及时熔断,使防火叶片起到防火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19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