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麻棉类的防水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0467.X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1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包同进;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纤顺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27/32;B32B27/40;B32B27/06;B32B27/08;B32B33/00;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60 | 代理人: | 洪余节 |
地址: | 312081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麻 防水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涉及一种麻棉类的防水面料。
背景技术
棉麻面料,其质地柔软、冬暖夏凉、通透性特好,能有效吸附人体皮肤上的汗水和微汗,使体温迅速恢复正常,真正达到透气,吸汗的效果。其物理特性具有抗静电,防螨止痒,PH值呈酸性,对皮肤无刺激,符合环保及健康要求。但是穿着棉麻面料制成的服装在雨天被淋湿后,棉质部分很容易吸收水分,从而使得衣物黏着在身体上,让人极不舒服,还容易造成感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麻棉类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麻棉类的防水面料,其由内致外依次为棉麻织物层、防水层和丙纶织物层,各层之间通过粘合剂粘结,所述棉麻织物层由40S精梳棉包40D氨纶纤维的包芯经纱和32S圣麻纤维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丙纶织物层由35D丙纶纤维的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棉麻织物层和丙纶织物层的厚度相等且大于所述防水层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棉麻织物层、防水层和丙纶织物层之间的厚度比为3:1:3。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为薄膜层。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为微孔膜或无孔亲水膜。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03mm-0.08mm。
作为优选,所述棉麻织物层和丙纶织物层的织物组织结构均为平纹组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麻棉类的防水面料,其在棉麻织物层外依次贴合了防水层和丙纶织物层,丙纶外观似毛戎丝且有蜡状手感,从而能够有效疏水,防止面料外层被浸湿,防水层则进一步有效防止了水渗入到内层的棉麻织物层,进而使得该面料具有了很强的防水功能,不易被雨水淋湿。内层的棉麻织物层含有包覆氨纶纤维的精梳棉以及圣麻纤维,使得面料更具弹性和抗菌抑菌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麻棉类的防水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棉麻织物层;2、防水层;3、丙纶织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如图1所示,一种麻棉类的防水面料,其由内致外依次为棉麻织物层1、防水层2和丙纶织物层3,各层之间通过粘合剂粘结,所述棉麻织物层1由40S(纱支数)精梳棉包40D(纱支数)氨纶纤维的包芯经纱和32S(纱支数)圣麻纤维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丙纶织物层3由35D(纱支数)丙纶纤维的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棉麻织物层1和丙纶织物层3的厚度相等且大于所述防水层2的厚度。防水层2为薄膜层,优选微孔膜或无孔亲水膜。微孔膜上的微细孔比雨珠小,又比人体的汗气分子大,使得水无法穿过面料,但汗气可以从容地穿过,既防水又透气。无孔亲水膜由亲水和拒水的两种物质组成,其中亲水物质的内部呈分子链结构,而且分子链上带有正负电荷,可以吸附单个的水分子。借助人体与与外部环境之间所存在的湿度和温度差异,促使水分子由湿度高的地方向湿度低的地方移动,以达到防水的目的。优选地,所述棉麻织物层1、防水层2和丙纶织物层3之间的厚度比为3:1:3。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2的厚度为0.03mm-0.08mm,则棉麻织物层1和丙纶织物层3的厚度为0.09mm-0.24mm,从而使得面料便于裁剪。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棉麻织物层1和丙纶织物层3的织物组织结构均为平纹组织,如此,面料质地更加结实、耐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纤顺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纤顺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0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抗剪切碳纤维板
- 下一篇:一种可水洗纯棉保护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