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止涵洞跳车的台背回填结构层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2955.4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7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曾云鹏;孙羽佳;姜富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1C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李明娅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涵洞 土层 轻质 结构层 碎石砂 回填 土工格栅 涵洞顶 两层 台背 跳车 本实用新型 道路结构层 底部垫层 位置处 铺设 路基承载力 高度一致 螺纹钢筋 中部结构 标高 沉降 垫层 隔开 填筑 斜插 有向 植入 下层 上铺 上层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防止涵洞跳车的台背回填结构层,包括底部垫层、上部道路结构层和中部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垫层铺设在涵洞两侧,厚度与涵洞基座高度一致,所述垫层上铺设有两层碎石砂层,两层碎石砂层之间用土工格栅隔开,所述碎石砂层上方设有两层泡沫轻质土层,所述碎石砂层与泡沫轻质土层之间铺设有土工格栅,所述下层泡沫轻质土层铺设至涵洞顶,上层泡沫轻质土层填筑至道路结构层的底部,在高于涵洞顶标高5cm位置处泡沫轻质土层中铺设有土工格栅,涵洞顶以下10cm位置处植入有向回填结构层斜插的螺纹钢筋。本实用新型涵洞台背的回填结构层,能加强路基承载力,有效降低沉降发生,防止涵洞两侧跳车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涵道路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涵洞跳车的台背回填结构层。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车辆越来越多,使桥涵及道路的运营荷载越来越大。由于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会同时发生沉降,但两者的沉降量有很大差异,道路的沉降量远大于桥梁的沉降量,形成错台,引起车辆上桥或下桥时出现跳动和冲击现象。桥头跳车不仅会对桥台、涵洞和路面结构产生附加的冲击荷载,而且会使司乘人员产生明显的不舒适感,并且降低行车速度、影响行车安全、加速桥涵及路面的病害,对道路桥涵的运行影响极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涵洞台背的回填结构,加强路基承载力,有效降低沉降发生,防止涵洞两侧跳车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防止涵洞跳车的台背回填结构层,包括底部垫层2、上部道路结构层6和中部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垫层2铺设在涵洞1两侧,厚度与涵洞基座高度一致,所述垫层2上铺设有两层碎石砂层4,两层碎石砂层4之间用土工格栅3隔开,所述碎石砂层4上方设有两层泡沫轻质土层5,所述碎石砂层4与泡沫轻质土层5之间铺设有土工格栅3,所述下层泡沫轻质土层铺设至涵洞顶,上层泡沫轻质土层填筑至道路结构层6的底部,在高于涵洞顶标高5cm位置处泡沫轻质土层5中铺设有土工格栅3,涵洞顶以下10cm位置处植入有向回填结构层斜插的螺纹钢筋7。
所述涵洞1两侧回填区域开挖呈台阶状,台阶宽50cm,高度30cm,向内倾斜2-4%。
所述垫层2为素混凝土层,垫层宽度为2m,对称铺设在涵洞1两侧。
所述两层碎石砂层4分层铺筑压实,压实度>95%,靠近台背处碎石砂采用小型夯机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为30cm,与台阶阶梯高度一致。
所述碎石砂层4中的碎石与砂的比例为7:3,碎石粒径为1-3cm,砂为中粗砂。
所述土工格栅3为无焊接钢塑格栅,格栅纵向抗拉强度≥80KN/m,横向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3%,节点剥离力≥500N,铺筑时要求整体成型,不允许有褶皱,土工格栅之间采用铁丝绑扎联接,相邻格栅之间叠合长度不小于20cm。
所述的螺纹钢筋7直径为14mm,螺纹钢筋7角度向下倾斜30°,插入回填结构层,钢筋间距为60cm,纵向斜插钢筋之间横向设置相同直径的连接筋,与纵向钢筋绑扎连接,横向钢筋间距为30c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回填土下层利用碎石砂与刚塑格栅的结合,有效的提高加筋承载面的嵌锁、咬合作用、极大程度上增强地基的承载力、有效的约束土体的沉降作用,增强地基稳固性能;
2、回填土上层通过结合泡沫轻质土与格栅的特点,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回填路基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并通过布置钢筋网,使台背回填更加紧密,最大限度的降低涵洞两侧的沉降,使涵洞与道路衔接处不会形成跳车;
3本回填结构施工速度快,同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大量的节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2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面式高架型直升机停机坪
- 下一篇:导气式防冻胀暗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