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钩锁定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5169.X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1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辉;曲延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辉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26420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锁关节脱位 定板 抵压体 卡接本体 连接通孔 治疗 第一端 锁定板 避让 针孔 方向间隔 间隔设置 手术创伤 锁骨 抵压部 胸骨柄 上端 凹部 贴合 应用 相抵 锁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钩锁定板,包括用于与锁骨相贴合的定板本体,所述定板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针孔,所述定板本体设有多个连接通孔,所有所述连接通孔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间隔设置;及卡接本体,所述卡接本体包括避让体及抵压体,所述避让体的一端与所述定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抵压体固定,所述抵压体设有用于与胸骨柄的上端凹部相抵压的抵压部。该应用于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钩锁定板能够提高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可靠性,减少手术创伤,同时可降低手术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钩锁定板。
背景技术
胸锁关节是上肢的锁骨与躯干骨之间唯一的关节,锁骨内端增大呈球形,与胸骨的锁骨切迹形成平面关节,且二者关节面互不匹配,其间有关节盘。胸锁关节缺乏骨性稳定性,很容易脱位,它是人体主要关节中最不稳定的关节之一。
胸锁关节在发生脱位时,其周围韧带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胸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治疗采用传统的锁定板作为辅助件对胸锁关节进行复位治疗时,但需要在胸骨上拧入紧固件,损伤胸骨,手术创伤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钩锁定板,提高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可靠性,减少手术创伤,同时可降低手术风险。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钩锁定板,包括用于与锁骨相贴合的定板本体,所述定板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针孔,所述定板本体设有多个连接通孔,所有所述连接通孔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间隔设置;及卡接本体,所述卡接本体包括避让体及抵压体,所述避让体的一端与所述定板本体的第二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抵压体固定,所述抵压体设有用于与胸骨柄的上端凹部相抵压的抵压部。
上述应用于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钩锁定板使用时,抵压体插入胸骨柄的上端凹部与锁间韧带之间的缝隙中,此过程中根据定板本体与锁骨的贴合及锁骨位置的调整,使抵压体的抵压部与胸骨柄的上端凹部相抵压,进而可避免损伤胸骨,同时使胸锁关节复位、并通过矢氏针穿过针孔、将定板本体与锁骨初步固定(连接通孔与锁骨上开设的孔相对应),同时抵压部与胸骨柄的上端凹部抵压,使胸锁关节复位、并初步固定,然后在通过紧固件将定板本体可靠的固定在锁骨上,同时胸锁关节复位、并固定或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微动,为胸锁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的愈合提供了一个稳定无张力的环境,有利于胸锁关节囊的愈合和修复;同时抵压体通过避让体与定板本体连接、胸锁关节复位固定后,定板本体及卡接本体均不会挤压胸锁关节囊。该应用于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钩锁定板能提高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可靠性,无需在胸骨上开孔,可减少手术创伤;同时不会挤压胸锁关节囊,可防止胸锁关节囊变薄、甚至坏死,降低手术风险较大,提高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成功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板本体设有用于与所述锁骨的外表面相贴合的配合面,所述针孔及所述连接通孔均设置于所述配合面上,所述卡接本体设置于所述配合面的下方。该配合面的设置使定板本体与锁骨的贴合更加紧密、使后期二者固定根据可靠,减少局部应力集中,损失锁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面包括胸骨端配合面及锁骨体配合面,所述连接通孔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间隔设置于所述胸骨端配合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锁骨体配合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而在胸骨端配合面设置第一通孔、在锁骨体配合面设置第二通孔,以适应锁骨不同位置进行固定的需要,使定板本体与锁骨固定连接成一整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用于预定位的条形孔及用于锁定的圆形孔。进而可利用条形孔来安装用于初稿定位的第一紧固件、利用圆形孔来安装用于固定锁紧的第二紧固件,如锁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辉,未经刘国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51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