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5280.9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9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霍柱东;李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2/71;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宋建平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端子 绝缘本体 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 电连接器 弹性臂 接触臂 基部 收容 电性连接芯片 导电端子组 印刷电路板 倾斜延伸 组装过程 焊接部 易变形 上端 延伸 装入 投影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多个固定孔,一固定孔收容一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基部、自基部上端倾斜延伸的弹性臂和自基部下端延伸的焊接部,弹性臂延伸有接触臂,接触臂上设置有接触部,其中,导电端子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其长度小于固定孔的长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将导电端子组装入绝缘本体的固定孔中,能够解决组装过程中导电端子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平面栅格数组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以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信号和数据的传输。在现有技术中,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当该电连接器将芯片模块与电路板连接时,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芯片模块的导电片相压接,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则通过焊料与电路板的导电片相焊接,从而形成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的信号传输。
该电连接器组装时,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将导电端子组装入绝缘本体的固定孔中,组装过程中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和接触臂露于绝缘本体外,易导致导电端子变形,进而使得导电端子无法完全与芯片模块或电路板形成良好接触,影响芯片模块与电路板间的信号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将导电端子组装入绝缘本体的固定孔中,能够解决组装过程中导电端子易变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多个固定孔,一固定孔收容一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基部、自基部上端倾斜延伸的弹性臂和自基部下端延伸的焊接部,弹性臂延伸有接触臂,接触臂上设置有接触部,其中,
导电端子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其长度小于固定孔的长度。
可选地,导电端子的宽度小于固定孔的宽度。
可选地,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接触稳定后,导电端子的接触臂部分位于前方相邻的固定孔的上方,且与前方相邻的导电端子保持有一定间距。
可选地,导电端子的接触臂部分位于前方相邻的导电端子的基部的上方。
可选地,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接触稳定后,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位于收容导电端子的固定孔内。
可选地,固定孔设有倾斜面,倾斜面用于防止导电端子的弹性臂过度向下而变形。
可选地,接触臂的前端自接触部向下倾斜。
可选地,固定孔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收容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第二固定孔收容导电端子的基部;
第二固定孔的宽度大于第一固定孔的宽度。
可选地,导电端子的基部竖向固定于第二固定孔中,与第二固定孔基本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多个固定孔,一固定孔收容一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基部、自基部上端倾斜延伸的弹性臂和自基部下端延伸的焊接部,其中,导电端子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其长度小于固定孔的长度,如此,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将导电端子组装入绝缘本体的固定孔中,避免导电端子变形。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5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