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短波通信信号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6442.0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2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柳星普;张杰荟;杨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天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91 | 分类号: | H04B17/391;H04B17/00;H04B1/00;H04B1/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王占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短波 通信 信号 模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短波通信信号模拟装置,涉及信号产生装置技术领域。所述信号模拟装置包括:主控制单元、基带信号产生器、基带信号调制器、上变频器、射频功率放大器、发射天线、频率合成器、设备自检电路、供电电源、综合显控平台、GPS/北斗定位和授时模块以及数据接口。所述超短波通信信号模拟装置可以模拟仿真出各种经常使用的民用以及军用超短波模拟信号,以检验在此环境下通信侦查设备的性能,具有输出频率范围大以及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产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短波通信信号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无线通信按工作频段可分为以下几个频段:极长波、超长波、特长波、甚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超短波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0~1m(频率为30~300MHz)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由于超短波的波长在1m~10m之间,所以也称为米波通信。整个超短波的频带宽度是270MHz,是短波频带宽度的将近10倍。由于频带相对较宽,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探测、导航、移动通信、军事通信等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产生宽带、多体制、多形式的超短波通信的模拟信号,用以检验通信对抗侦察设备的侦察能力的超短波通信信号模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短波通信信号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单元,基带信号产生器的信号输入端接话音信号测试数据,所述基带信号产生器的输出端与基带信号调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单元的一个控制端与所述基带信号产生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基带信号产生器用于根据主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满足要求的通信信号集;所述基带信号调制器的输出端与上变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变频器的输出端与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单元的一个控制输出端与频率合成器的一个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频率合成器的一个输入端接参考频率,所述频率合成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基带信号调制器以及上变频器的时钟输入端连接,所述频率合成器用于在主控制单元控制下产生不同频率点的本地振荡频率源,供基带调信号调制器和上变频器使用,所述基带信号调制器用于将基带信号产生器产生出来的模拟基带通信信号与频率合成器输出的第一本地振荡信号相乘,将基带信号进行载波调制,将基带信号变换到第一中频载波上,所述上变频器用于将基带信号调制器输出的第一中频信号经带通滤波后,再次进行频率变换,将中频信号变换到射频频段;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分为两路,第一路与发射天线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路经设备自检电路与主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用于将上变频器输出的射频信号在经过放大处理后,一部分以一定的发射功率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并将另一部分反馈信号输出到设备自检电路,所述发射天线为多个子频段构成的天线组合,以满足20MHz – 500MHz频段的发射要求;综合显控平台与所述主控制单元双向连接,用于产生本地操作控制的通信信号并提供人机交互界面;GPS/北斗定位及授时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为装置提供授时信息和时间基准;供电电源与所述装置中需要供电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用于为需要供电的模块提供工作电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与所述主控制单元双向连接,用于实现所述装置与其它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器双向连接的第一以太网接口、第二以太网接口、GPS/北斗定位及授时接口、设备状态显示模块、DRAM存储器、FLASH存储器、信号产生器接口、频率合成器接口以及设备自检电路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天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天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6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塑包覆共挤模具
- 下一篇:一种复合微生物菌液的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