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口式高压感应取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26595.5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7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浩;罗时武;唐继跃;袁永萍;彭长均;马元忠;崔坤龙;周士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F38/30 | 分类号: | H01F38/30;H01F2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口 高压 感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取电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口式高压感应取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的不断发展,对其输电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在输电线路上,用于线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诊断。而这些监控设备的供电主要是通过安装在高压线上的高压感应取电装置来完成。为保证输电线路和取电装置的安全,要求取电装置紧固在导线上。为满足此要求,现取电装置安装的主要方式是,一种尺寸半径的导线对应一种尺寸的定制紧固件,其紧固件对不同的半径导线不能通用或是只适用很小范围的半径。而输电线路的截面积即半径,因系统输送容量、电压等级、电气机械特性、材料介质等的不同,选用时会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同一条线路的线径不同地点也有一定差异。这给取电装置安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口式高压感应取电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高压取电装置的通用性安装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开口式高压感应取电装置,包含开启式电流互感器及包裹开启式电流互感器的绝缘壳体,在绝缘壳体上对应开启式电流互感器的内环侧面设有可拆卸压线结构;所述可拆卸压线结构包含若干固定卡接部与压线部,各固定卡接部在开启式电流互感器内环同心圆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压线部与固定卡接部匹配卡接;各压线部包含圆弧面,且圆弧面的对应圆径小于固定卡接部的最小圆径,以与取电高压线缆匹配压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压线结构实现了高压感应取电装置对不同大小线径的压接适配;当取电的高压线缆线径小于所用可拆卸压线结构的压接面时,选取圆弧面对应所需圆径大小的压线部进行卡接替换即可,不需要将整个电流互感器装置进行替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⑴、解决了高压取电装置的通用性安装问题;
⑵、方便制造,扩展了具体某一规格电流互感器的应用范围,实际应用成本得到降低;
⑶、减轻安装及维护作业人员的携带设备容量,提高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未安装压线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压线部与固定卡接部的卡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一种开口式高压感应取电装置,包含开启式电流互感器及包裹开启式电流互感器的绝缘壳体,在绝缘壳体上对应开启式电流互感器的内环侧面设有可拆卸压线结构;所述可拆卸压线结构包含若干固定卡接部与压线部,如图1、图2所示,各固定卡接部1在开启式电流互感器内环同心圆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且固定卡接部1由绝缘壳体2一体成型,以增加固定卡接部1的应力强度,提高使用可靠性;所述固定卡接部1包含圆弧段3以及连接段4,所述连接段4连接圆弧段3与绝缘壳体2,所述圆弧段3整体均处于与开启式电流互感器的内环呈同心圆的圆环上,且圆弧段3两端的宽度大于连接段4的宽度,圆弧段3在连接段4两侧的突出部分即呈弧形卡条;圆弧段3与连接段4、绝缘壳体2围成弧形卡槽5;同一圆弧段3对应连接段4的数量为两个,以分散承受应力,提高耐用性及可靠性,且减少连接段4的总体用料数量,减轻质量。压线部与固定卡接部1匹配卡接;各压线部包含压线卡接段6与压线段7,压线卡接段6与压线段7呈同心扇环结构,其中压线卡接段6与相邻固定卡接部1的弧形卡槽5之间的空隙相适配,压线段7包含有圆弧面,圆弧面的对应圆径小于固定卡接部的最小圆径,以与取电高压线缆匹配压接。所述压线部由复合硅橡胶条制成,其弹性适于微量线径的适配,也避免对高压线缆的绝缘层损伤。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26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变压器刀闸的装置
- 下一篇:电炉变压器低压绕组机制绕制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