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地下矿中段内的环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3055.X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5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白光辉;朱维根;谷龙飞;李硕;马文利;郭帅;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换机 环网系统 基站网络 地下矿 环网 中段 本实用新型 通信连接线 环网结构 连接状态 断网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矿中段内的环网系统。其中,该环网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之上的第一类基站网络交换机;分别设置于地下矿中段内的多个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多个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分别通过通信连接线串联连接至第一类基站网络交换机以在地面上形成环网。由此,不论在该环网系统中的任意一点出现断网,都能够保证整个环网中各个交换机仍处于连接状态,实现了实质性的环网结构,保证了环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综合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矿中段内的环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下矿中的同一中段内构建环网的方法通常是利用跳接的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利用跳接的方式连接交换机以构建矿用工业环网系统。例如,在同一巷道内按某一方向跳接交换机,到尽头交换机后,再返回跳接未接线的交换机,最终连接到首台交换机形成环网。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同中段巷道内按物理位置顺序有1#~5#号交换机,1#号交换机连接到3#号,3#号连接5#号,在5#号交换机处返回连接4#号交换机,再通过2#号连接回1#号交换机形成环网。
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在拓扑结构上形成了同中段内的环网,但实际施工上看,是在同一个巷道内成环,比如A点处,K1光缆与K2光缆都经过A点,在A点处两根光纤在同一巷道甚者在同一电缆中,一旦A点处发生事故切断该巷道或者该光缆,则环网系统中同时出线两个坏点,此时1#~3#号交换机与4#、5#号交换机断开连接,导致该环网系统成为一个“假环网”,进而并不能发挥环网的安全性,也降低了环网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地下矿中段内的环网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实质性的环网结构,保证环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地下矿中段内的环网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之上的第一类基站网络交换机;分别设置于地下矿中段内的多个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所述多个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分别通过通信连接线串联连接至所述第一类基站网络交换机以在地面上形成环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地下矿中段内的环网系统,可将设置于地下矿中段内的多个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分别通过通信连接线串联连接至设置于地面上的第一类基站网络交换机,以在地面上形成环网,这样,不论在该环网系统中的任意一点出现断网,都能够保证整个环网中各个交换机仍处于连接状态,实现了实质性的环网结构,保证了环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地下矿中段内的环网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按照顺序连接,并通过所述地下矿的风井和主井串联连接至所述第一类基站网络交换机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按照顺序连接,并通过所述地下矿的风井和副井串联连接至所述第一类基站网络交换机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分散设置于所述中段内的回风巷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信连接线为光缆。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的数量以及位置由所述地下矿中段内的地理环境和地下矿所需的实际通信功能来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为5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类基站网络交换机为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网络交换机。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30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