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E吹瓶自动切余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3307.9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7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良;沈建峰;罗保良;杨从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沈氏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50 | 分类号: | B29C49/50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3 | 代理人: | 高娟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 自动 切余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E吹瓶自动切余料装置,包括:PE吹瓶主模和安装在所述PE吹瓶主模的侧壁上并与所述PE吹瓶主模相配合的切余料辅模,所述PE吹瓶主模包括:模箱、位于所述模箱上端的多个吹针、位于所述模箱内的多个PE瓶体成型模腔,所述切余料辅模包括:模架和冲头,所述模架内设有多个瓶托,所述模架的下端面中部安装有夹板,所述冲头有一组、分别位于所述模架的上、下端面上,且所述冲头与气泵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可实现PE瓶的一次加工成型,提高了成品合格率、品质及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E挤吹工艺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E吹瓶自动切余料装置。
背景技术
PE挤吹瓶成型后,瓶体的瓶口和瓶尾会残留余料。目前切除余料的方式均为手动削除,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人工削除瓶口、甁尾余料容易损坏产品,造成产品缺口或漏洞的风险,降低了成品合格率;2)人工削除,切割精度不高,使产品的质量存在缺陷;3)人工削除余料,需用锐利刀具,容易伤到员工,存在安全风险,若员工受伤还会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4)人工削瓶口效率低;5)刀具易遗失,混入产品内造成产品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E吹瓶自动切余料装置,能够避免现有采用手工削除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PE吹瓶自动切余料装置,包括:PE吹瓶主模和安装在所述PE吹瓶主模的侧壁上并与所述PE吹瓶主模相配合的切余料辅模,所述PE吹瓶主模包括:模箱、位于所述模箱上端的多个吹针、位于所述模箱内的多个PE瓶体成型模腔,所述切余料辅模包括:模架和冲头,所述模架内设有多个瓶托,所述模架的下端面中部安装有夹板,所述冲头有一组、分别位于所述模架的上、下端面上,且所述冲头与气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瓶托与多个PE瓶体成型模腔的形状、尺寸相同,且可一一对应重合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瓶托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瓶口托、瓶身托和瓶底托。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夹板上连接有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夹板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模架的侧板底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PE吹瓶主模上增设切余料辅模,所述切余料辅模起到装夹固定PE瓶胚的作用,同时辅模冲子对PE瓶胚的瓶口、瓶尾余料进行冲切,从而实现PE瓶的一次加工成型,提高了成品合格率、品质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E吹瓶自动切余料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切余料辅模的主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切余料辅模的左视图;
图4是 PE吹瓶主模吹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切余料辅模装夹PE瓶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PE吹瓶主模,2、切余料辅模,3、吹针,4、冲头,5、气泵,6、夹板,7、弹簧,11、模箱,12、PE瓶体成型模腔,21、模架,22、瓶托,221、瓶口托,222、瓶身托,223、瓶底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沈氏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沈氏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3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网络线头的卡接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便民停车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