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草莓育苗穴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4429.X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4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余红;来文国;祝宁;齐长红;赵文平;石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倍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1248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草莓 育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草莓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育苗穴盘。
背景技术
培育健壮的草莓苗是获得草莓高产的基础。草莓苗繁殖有匍匐茎繁殖、组织培养繁殖、新茎分株繁殖4种方式。利用组织培养繁殖原种苗母株,新茎繁殖在生产上基本不使用,而种子播种繁殖主要用于新品种选育,我国生产上主要用匍匐茎繁殖法生产草莓栽培苗。
每年春季南方3、4月份,北方4、5月份,种植者将草莓母株脱毒苗、越冬苗或者匍匐苗定值在大田,一般每亩种植母株1200-1500株。此后,随着温度升高≥30℃,光照时数增加12小时以上,母株抽生匍匐茎,匍匐茎芽生根后形成子苗,子苗长大后成为栽培苗,一般在9月种植栽培苗。但此种育苗方式在露地进行,受气候影响大,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候高温高湿,容易诱发炭疽病等病虫害的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栽培苗的数量和质量。
草莓穴盘育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的草莓育苗技术。种植者在温室或者大棚内利用装有基质的栽培槽种植草莓母株,利用架台将种有母株的栽培槽悬挂在空中,一般离地面高度1.4-1.5米。匍匐茎抽生后悬挂空中,到7、8月份集中扦插到穴盘内,形成草莓穴盘苗。因在设施内繁殖匍匐茎芽和扦插穴盘苗,避免了雨水传播炭疽病菌,大大降低了炭疽病发生机率。与陆地繁殖的草莓裸根苗相比草莓穴盘苗具有移栽时根系完整不受损伤、无移栽缓苗期且成活率高、花芽分化早、结果上市早、前期产量高等优点,从而提高了草莓栽培的效益,因此草莓穴盘育苗是今后草莓育苗技术发展的方向。
在国内,生产上普遍使用林木32穴盘扦插草莓穴盘苗4×8,规格为54cm×28cm.穴孔高度11cm,每个穴孔的容积为190ml,底部孔径1.2cm。每平方米211穴。此穴盘的穴孔之间没有间距,只能通过顶部喷雾或地部灌溉来补充水分和营养液。顶部喷雾增加了叶片湿度,容易导致炭疽病发生,而且由于叶片的遮挡使得穴孔内基质水分不均匀,影响子苗的正常生长。地部灌溉要求苗床水平,营养液或水的循环流动存在着炭疽病、青枯病等病原菌扩散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莓育苗穴盘,解决目前的苗穴盘由于其结构的限制智能通过顶部喷雾来补充水分和营养液,采用顶部喷雾增加了叶片湿度,容易导致炭疽病的发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草莓育苗穴盘,包括穴盘主体,上述穴盘主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苗穴孔,相邻的上述苗穴孔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滴灌带的凹槽。
作为优选,上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道,上述连通管道与与上述凹槽两侧的苗穴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在上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垂直于凹槽长度方向的集水凹槽,上述集水凹槽有两个以上并分别位于相邻的上述苗穴孔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处,上述连通管道与集水凹槽相连通。
作为优选,上述苗穴孔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上述凹槽的深度为1.5厘米。
作为优选,上述苗穴孔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漏水孔,上述漏水孔的孔径为3~5毫米。
作为优选,上述穴盘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接液盘。
作为优选,上述漏水孔处覆盖有膜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苗穴盘,苗穴孔之间具有适当的距离,使得草莓叶片有空间均匀接受光照,同时增加通风,减少病害发生,有利于培育壮苗。通过摆放在两个苗穴孔之间凹槽内的滴灌带进行营养液和水分管理,避免了用林木32穴盘扦插穴盘苗顶部喷雾,大大降低了炭疽病发生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草莓育苗穴盘,包括穴盘主体1,上述穴盘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苗穴孔2,相邻的上述苗穴孔2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滴灌带的凹槽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倍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倍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4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