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9975.2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6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强;李清华;艾克华;梁勋;陈坤;曾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10 | 分类号: | B01D61/10;B01D6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涂凤霞 |
地址: | 629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水 清洗线 回收利用系统 反渗透浓水 反渗透 存储 生产 传感器感应 反渗透装置 自来水系统 自来水装置 浓水处理 印制电路 出水泵 储存罐 进水泵 浓水罐 存水 自来水 储存 水资源 供水 节约 保证 | ||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系统,其包括反渗透装置、浓水储存罐,自来水装置和生产清洗线,其中,反渗透产出的浓水先经浓水进水泵存储在浓水储存罐中,再经浓水出水泵抽至生产各清洗线,当浓水存储罐中的传感器感应到浓水罐中存水不足时,改由自来水系统给印制电路各清洗线供水,本系统将反渗透产出的浓水用于生产的清洗线,节省了水资源并节约了浓水处理成本,同时,当浓水存量不足时,自来水的交替供应保证了生产清洗线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浓水回收利用的系统,特别是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渗透是指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液分别置于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于浓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在印制电路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纯净水来配制药水以及作为清洁用水。制备纯净水常用的设备是反渗透系统,该系统在浓度较高的一侧施加压力使浓度较高一侧的溶剂进入浓度较低的一侧。当高浓度一侧的浓度到达一定值后,继续增加压力会使溶液中的盐类通过反渗透膜进入浓度较低的一侧,反而不能达到制取纯净水的目的,所以,反渗透系统必然会产出一部分浓度较高的水,称之为浓水。
在生产企业中,反渗透系统产出浓水的比例占原水的35%左右,对于这部分浓水的处理,现在通常做法是将其直接排放掉。由于浓水中盐分含量比正常水源中高很多,排放浓水需要支付一定的环保处理费,同时,这部分水资源直接排放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系统,其能够回收利用生产中产生的浓水,并处理为低浓度清洁水用于生产的清洗过程,节约了成本,更为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系统,其包括反渗透装置、浓水存储罐、自来水装置、生产清洗线、管道和阀门组件,反渗透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至浓水存储罐,浓水存储罐和自来水装置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生产清洗线,阀门组件包括浓水存储罐出口的第一阀门和自来水装置出口的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轮流开启以提供生产清洗线的清洁水;反渗透装置产出的浓水输送至浓水存储罐,浓水存储罐中的浓水输送至生产的清洗线用作清洗用水;当浓水存储量充足时,由反渗透装置提供印制电路的清洗用水;当浓水存储量不足时,由自来水装置提供印制电路的清洗用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将浓水由反渗透装置抽至浓水存储罐的第一水泵、将浓水由浓水存储罐抽至生产清洗线的第二水泵和将自来水由自来水装置抽至生产清洗线的第三水泵;第一水泵设置于反渗透装置和浓水存储罐之间,第二水泵设置于浓水存储罐和生产清洗线之间,第三水泵设置于自来水装置和生产清洗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三阀门和多条分支阀门,第三阀门设置于多条清洗线汇合处,生产清洗线包括多条清洗线,每条清洗线设置有分支阀门,在较佳实施例中清洗线共有4条,4条清洗线分别为第一清洗线、第二清洗线、第三清洗线和第四清洗线,4条清洗线依次设置有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反渗透装置包括反渗透机组、过滤罐和连接管,反渗透机组和过滤罐通过连接管连接,反渗透机组包括多个反渗透主机,过滤罐包括过滤浓水溶液的过滤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过滤层包括过滤浓水杂质的第一滤层和吸附浓水中溶质的第二滤层,第一滤层为杂质过滤层,第二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层,第一滤层和第二滤层之间具有间隔,第一滤层和第二滤层将过滤罐的内部空间分为三个,分为过滤罐入口至第一滤层的空间、第一滤层至第二滤层的空间和第二滤层至过滤罐出口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99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错流循环超滤正反向纳滤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反渗透膜的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