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3217.8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2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富康;方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K9/20 | 分类号: | F21K9/20;F21V15/02;F21V3/00;H05B33/08;F21V29/70;F21V23/00;F21V1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胡东升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发光二极管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灯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LED灯具的光引擎的散热结构在图8中示出,包括LED芯片1’、焊料或胶层2’、铜箔3’、绝缘层4’、金属基层5’、热界面材料层6’、散热器7’(灯壳)。
其中,铜箔3’、绝缘层4’和金属基层5’构成一体的基板,例如铜基板或铝基板,该基板作为热传导部件,与散热器7’传导散热,为增加散热效果,基板与散热器之间使用热界面材料,LED芯片产生的热量依次经过绝缘层、金属基板、热界面材料,由散热器散发出去。
当前,传统的LED灯具的散热存在以下问题:
1、绝缘层一般是由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等材料构成,导热系数在1.0W/(m·K)左右,2.0W/(m·K)基本构成其导热瓶颈;
2、光引擎的基板与散热器之间一般通过导热硅脂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但导热硅脂在长期受热的状态下会产生干结等老化现象,甚至失效,可靠性大幅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壳座、灯罩、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以及隔热件,其中,所述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包括基板、焊接至所述基板上的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分段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和多个交流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基板由散热器、导热绝缘层和由铜箔层形成的印刷电路组成,所述散热器支撑在所述壳座上并且二者之间通过所述隔热件隔离,所述灯罩上设有空气过孔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导热绝缘层为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体的背对导热绝缘层的一侧为散热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结构为翅片或散热针阵列。
进一步地,上述分段线性恒流驱动电路为八阶分段线性恒流电源芯片。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体为铝压铸成型件。
进一步地,上述隔热件为塑料隔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流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灯罩、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以及隔热件,其中,所述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包括基板、焊接至所述基板上的单相全波桥式整流电路、分段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和多个交流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基板由散热体、导热绝缘层和由铜箔层形成的印刷电路组成,所述灯罩支撑在所述散热体上并且与所述散热体之间由所述隔热件隔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散热体代替了原先的散热器、导热硅脂和导热基板,简化了LED灯具构造;
2、基板与壳座之间通过隔热件隔开,克服了壳座接触部过早老化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对光引擎的生产流程进行整合、简化,缩短了光引擎生产的时间周期,大大提高了光引擎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光引擎的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电路框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基板制备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交流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交流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壳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交流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现有的交流发光二极管光引擎的散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3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件和现浇柱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钢-木结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