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4120.9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7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金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卡斯玛因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4;A47J37/1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点 加热层 正多边形 间隔设置 结构改良 不粘锅 间隙处 锅体 导热 使用安全性 对角分布 蜂窝机构 蜂窝图案 锅底热量 烹饪效果 曝光显影 受热 不良率 不粘层 导热层 上表面 受热层 不粘 围隔 油液 传递 清晰 流动 保证 | ||
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包括:一锅体,其包括内侧的加热层、中间的导热层和外侧的受热层;一构成在加热层底面上并均匀分布的蜂窝机构,其是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点围隔而成的多个正多边形,在每一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对应的每一正多边形的各个角上的第一凸点之间还间隔设置有第二凸点,第一、第二凸点均采用曝光显影的方式构成于加热层的表面上,在第一、第二凸点的上表面以及第一、第二凸点间隙处的加热层表面上结合有不粘层。各个凸点呈对角分布,使油液能够从凸点间隙处流动并均匀分布在锅底;锅底热量传递均匀;蜂窝图案更加清晰,不良率降低,从而使锅体在受热、导热和烹饪效果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提高不粘效果,保证食品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
背景技术
不粘锅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为人们煎炒食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不粘锅通常采用不锈钢锅体制作,再用丝网印刷的工艺将锅面设计成突起的蜂窝状图案,然后在锅内喷涂特氟龙不粘层,其中凸起的蜂窝状图案用于减少与食物的接触面,而特氟龙不粘层能增强锅体的不粘效果。但是上述结构的不粘锅,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首先,丝网印刷的蜂窝状突起图案会出现重印,致图案不清晰且不良率较高,使形状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形状的不一致又会使导入锅中油的分布不均,从而影响烹饪效果;其次,采用不锈钢制作的锅体,因导热不均而容易烧糊食材;第三,传统的特氟龙不粘层,其不粘效果较差,并且容易脱落而混入食材中,从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快速使油分布均匀,且热能传递均匀,同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结构改良的不粘锅。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有利于优化锅体和不粘锅蜂窝结构而藉以提高油液分布的均匀性和不粘效果,使锅底热量传递更加均匀,同时有助于降低凸点的不良率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锅体,所述的锅体包括内侧的加热层、中间的导热层和外侧的受热层;一构成在加热层底面上并均匀分布的蜂窝机构,所述的蜂窝机构是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点围隔而成的多个正多边形,在每一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对应的每一正多边形的各个角上的第一凸点之间还间隔设置有第二凸点,所述的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均采用曝光显影的方式构成于加热层的表面上,所述的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的上表面以及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间隙处的加热层表面上均采用喷涂的方式结合有一层不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不粘层为陶瓷不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正多边形为三边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受热层的底部构成有与加热层相同的蜂窝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受热层的底部为一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凸点的高度和直径均小于所述的第一凸点的高度和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层为不锈钢层,所述的导热层为铝层,所述的受热层为不锈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卡斯玛因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卡斯玛因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41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