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束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6767.5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2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付浩;何岸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刘锋,桑文慧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束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电通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集成式的集束连接器,即将多条线缆的通孔集成在一个集束连接器上,并进行合理布置插排。图1为现有技术的集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集束连接器包括支撑座1,该支撑座1内设有多个通孔101,通孔101内设有绝缘介质2和插针3,插针3压装于绝缘介质2,通孔101的下部安装有固定座4,以将绝缘介质2固定于通孔101内,固定座4上开设有供线缆(图中未示出)穿过的线缆通道401,线缆的内芯与插针3的尾部电性连接。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集束连接器需要通过压装或者焊接的方式将固定座4安装于通孔101内,以将绝缘介质2和插针3固定于通孔101内,其中,通孔101和线缆通道401共同构成供信号传输的信号通道。这种结构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会经过压装或者焊接部位,在压装或者焊接部位容易产生寄生信号,从而影响集束连接器的互调性能;另一方面,由于支撑座1在此结构中除了支撑作用外,还有传输信号的作用,因此,支撑座1的材质只能选择为金属,加工难度高且生产成本高。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集束连接器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束连接器,其能够提高集束连接器的互调性能,同时还可以降低支撑座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多个通孔,还包括贯穿于所述通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安装有绝缘介质和插针,所述插针压装于所述绝缘介质,所述壳体的下部插设有线缆,所述线缆的内芯与所述插针的尾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孔内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壳体的定位台阶,所述壳体外侧设有与所述定位台阶配合的凸出部。
优选地,所述通孔和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的材质为工程塑料。
优选地,所述壳体压装于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绝缘介质压装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黄铜。
优选地,所述绝缘介质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优选地,所述集束连接器为母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通过设置贯穿通孔的壳体,将绝缘介质、插针以及线缆均安装于该壳体内,壳体构成供信号传输的信号通道,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不会经过压装或者焊接部位,避免了寄生信号的产生,提高了集束连接器的互调性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的支撑座仅起到了支撑作用,因此,支撑座的材质选择可以多样化,可以选择为工程塑料,相比金属材料,容易加工,生产效率高,并可简化程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集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为母接头,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的结构亦可适用于公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包括支撑座5,支撑座5内设有多个通孔(图中未标示),本实用新型的集束连接器还包括贯穿于通孔的壳体6,壳体6的上部安装有绝缘介质7和插针8,插针8压装于绝缘介质7,壳体6的下部插设有线缆9,线缆9的内芯与插针8的尾部电性连接。绝缘介质7可通过多种方式安装于壳体6内,优选地,该绝缘介质7可压装于壳体6内,其材质优选为聚四氟乙烯。壳体6构成供信号传输的信号通道,其可以通过压装的方式安装于通孔内。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不会经过压装部位,从而可以避免寄生信号的产生,提高集束连接器的互调性能。
为了更好地定位壳体6,通孔内设有用于定位壳体6的定位台阶501,壳体6外侧设有与定位台阶501配合的凸出部601,从而限制壳体6相对于通孔向上移动。
作为优选,在通孔和壳体6之间设置密封圈10,密封圈10可以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其材质可优选为硅胶。
上述壳体6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可优选为黄铜。由于壳体6构成了信号通道,支撑座5仅需具有支撑的作用即可,因此,为了降低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支撑座5的材质选择可以多样化,可优选为工程塑料。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多种改进,这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67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