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路板焊接时固定电子元器件的辅助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8827.7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6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蒋明;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天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4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路板 焊接 固定 电子元器件 辅助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电路板焊接时固定电子元器件的辅助工装,包括倒U形固定架和电子元器件固定件;倒U形固定架的两臂和底板之间形成固定空间,两臂相对一面上分别设置有插槽,两插槽的高度一致且槽口相对;插槽的深度能够遮挡电路板两侧的边沿并将电路板的焊接区域露出;底板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固定件的数量均相等;各螺纹孔的位置分别与各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位置相适配,各电子元器件固定件与各螺纹孔一一对应连接;电子元器件固定件包括柄部、螺纹轴和压紧端头;螺纹轴与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纹结构旋接,螺纹轴两端伸出螺纹孔,其远离固定空间一端连接柄部,另一端连接压紧端头。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焊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电路板焊接时固定电子元器件的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路板生产工艺中,在焊接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时,每焊接一个电子元器件,就需要将电子元器件的管脚穿过电路板的焊接孔,然后在电路板的背面进行焊接,焊接时,需要操作人员一手持焊丝,另一手持电烙铁。焊接完一整个电路板,需要重复执行上述步骤,非常繁琐。而由于翻转电路板的过程中,未焊接的电子零部件与电路板之间具有不固定性,会产生这些零部件相对于焊接孔的移动,导致电子零部件的管脚从焊接孔中脱出的情况;而对于电路板上已经焊接好的电子零部件,由于焊点尚未来得及完全凝固,因此在翻转电路板时容易发生管脚移动,导致焊接出次品。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焊接过程中,每翻转一次电路板,都需要检查之前的焊点,并同时固定新的零部件的管脚位置,焊接效率低下。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采用零部件固定工装辅助焊接,专利CN105108267A提出一种电路板焊接工装,该工装采用环形框架和盖板来固定电路板和各电子元器件。但是,一块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多种多样,大小不一,用一块盖板来固定显然是不能满足其焊接需要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电路板焊接时固定电子元器件的辅助工装,该工装用于同一规格的电路板在焊接电子元器件时,对各电子元器件分别进行固定,提高焊接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电路板焊接时固定电子元器件的辅助工装,包括:倒U形固定架1和电子元器件固定件;
倒U形固定架1的两臂和底板之间形成固定空间,其中倒U形固定架1两臂相对的一面上分别设置有插槽2,两插槽2的高度一致且槽口相对;插槽2的深度能够遮挡电路板两侧的边沿,并恰好将电路板的焊接区域露出;倒U形固定架1底板上设置有一组螺纹孔,螺纹孔的数量与所要焊接的电子元器件数量相等,且各螺纹孔的位置分别与各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位置相适配;
电子元器件固定件的数量与螺纹孔的数量相等,各电子元器件固定件与各螺纹孔一一对应连接;电子元器件固定件包括:柄部3、螺纹轴4和压紧端头5;螺纹轴4与对应的螺纹孔通过螺纹结构旋接,螺纹轴4两端伸出螺纹孔,其中远离固定空间一端连接柄部3,靠近固定空间一端连接压紧端头5。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2与电路板的接触面上还设有一层防磨损膜6。
进一步的,所述防磨损膜6为一层硅胶模。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轴4与柄部3之间以及螺纹轴4与压紧端头5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端头5与电子元器件接触的一面为圆形平面,且该圆形平面平行于倒U形固定架1的底面。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可在焊接前,对电路板上各电子元器件的位置进行固定,这样翻转电路板后,可统一焊接,避免了重复翻转电路板导致的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焊接孔发生相对位移的问题,降低电路板的焊接次品率,同时提高焊接效率,加快生产速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天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天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8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