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待播种子拌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49273.2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5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滕道明;郝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道明 |
主分类号: | A01C1/06 | 分类号: | A01C1/06;B01F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待播种子拌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播种前常需要对待播种子拌上农药,防止播洒后的种子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产量,目前关于待播种子的拌药处理,通常是采用拌药机构,而由于在拌药过程中对种子的破碎比较严重(尤其是大豆)以及拌药均匀度不够,目前常用的拌药机械已经不适应精量点播的要求,从而采用人工拌种,这既造成子人力物力的浪费,又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的将待播种子拌上农药的装置,该装置减轻了人工拌药的危险性以及克服了人工拌药不均匀的缺陷。
一种待播种子拌药装置,主要包括:
输送装置和混匀装置;
输送装置,主要包括输送带;
混匀装置,将输送进混匀装置的种子混上农药,混匀装置包括筒体以及上盖、下底面,下底面有出料口;
混匀装置的进料口处有向外延伸且位于输送带终端正下方的输送槽,该输送槽呈长槽型,其纵向截面为“U”形,输送槽呈倾斜状;
混匀装置进料口内部有一向混匀装置内部延伸的倾斜的滑槽,滑槽的起始端位于进口下方,滑槽的终端位于混合装置中心位置处;
混匀装置的上盖有进药机构,进药机构的正下方对应滑槽的起始端;进药口包括呈圆柱体形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外筒体和内筒体共用同一个上顶面和下底面,在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有呈螺旋的凹槽状的进药通道,进药通道的起始端有呈漏斗状的进药口,该进药口有与之相匹配的密封塞,进药通道的底部有出药口,该出药口位于进药通道底部与下底面的相交处。
滑槽的倾斜角度为15-30°。
进药口位于滑槽的起始端的正上方。
滑槽的截面呈半圆弧形。
混匀装置的筒体内的下底部有支承架,支承架上方有振荡托盘,传动机构通过联动座和往复杆与振荡托盘联接从而驱动振荡托盘往复摆动。
振荡托盘的面积小于筒体的面积,振荡托盘的中心位置处有出口,该出口与筒体底部的出料口位置相对应,而且出口处有第一阀门,出料口处有第二阀门。
混匀装置的进料口位于其侧面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输送装置将待播种子输送至混匀装置,在混匀装置内拌药的同时并混匀,达到将待播种子混匀涂上农药的目的,该装置在混匀装置内设置有振荡种子的结构,更进一步的将种子上的农药拌匀;对种子的损伤非常小,避免了由于搅拌所带来的种子外皮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进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输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振荡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带,2-混匀装置, 3-筒体,4-上盖,5-出料口,6-进料口,7-滑槽,8-进药机构,9-输送槽,10-外筒体,11-内筒体,12-上顶面,13-下底面,14-进药通道,15-进药口,16-密封塞,17-出药口,18-支承架,19-振荡托盘,20-传动机构,21-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待播种子拌药装置,主要包括:
输送带1和混匀装置2;
混匀装置2主要是将输送进混匀装置2的种子混上农药,混匀装置2包括筒体3以及上盖4、下底面,下底面有出料口5;
混匀装置2的进料口6处有向外延伸且位于输送带1终端正下方的输送槽9,该输送槽9呈长槽型,其纵向截面为“U”形,输送槽9呈倾斜状;
混匀装置2的进料口6内部有一向混匀装置2内部延伸的倾斜的滑槽7,滑槽7的起始端位于进口下方,滑槽7的终端位于混合装置中心位置处;
混匀装置2的上盖4有进药机构,进药机构8的正下方对应滑槽7的起始端;进药机构8包括呈圆柱体形的外筒体10和内筒体11,外筒体10和内筒体11共用同一个上顶面12和下底面13,在外筒体10和内筒体11之间有呈螺旋的凹槽状的进药通道14,进药通道14的起始端有呈漏斗状的进药口15,该进药口15有与之相匹配的密封塞16,进药通道14的底部有出药口17,该出药口17位于进药通道底部与下底面的相交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道明,未经滕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492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