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屋面雨水快速净化储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1747.7 | 申请日: | 201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5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熊家晴;赵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E04D13/04;E04D13/08;C02F3/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面 雨水 快速 净化 储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雨水快速净化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性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但是暴雨洪水灾害又频繁爆发,缺水与内涝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淡水循环系统的均衡。雨水收集是实现雨水资源化,涵养地下水、减轻城市洪涝和排水系统压力、改善和修复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必须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可以设置初期雨水截流装置,将降雨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但是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道,减少了雨量的循环,但目前没有处理初期雨水的装置,使得这部分的雨水被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雨水快速净化储存系统,集雨水净化、储存及再利用为一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屋面雨水快速净化储存系统,包括落水管、雨水分离系统及雨水储存再利用系统,屋面雨水经由所述落水管先进入雨水分离系统后再进入雨水储存再利用系统。所述雨水分离系统包括螺旋外筒和螺旋内筒,所述螺旋外筒呈柱状,螺旋外筒的横截面直径从上到下减小,所述螺旋内筒呈底部开口的柱状,螺旋内筒套于螺旋外筒内,并且螺旋内筒的下底面伸出螺旋外筒的下底面,所述螺旋内筒的壁上加工有多个内孔进水口;
所述雨水储存再利用系统包括柱型箱体,从柱型箱体的内壁到柱型箱体的轴线依次环状设置有进水廊道、滤料层及低温蓄水池,螺旋内筒的出水口处与进水廊道的上部接通,雨水由进水廊道进入滤料层及低温蓄水池,低温蓄水池的上部预留有覆土层。
此外,屋面雨水经所述落水管的入口处设置有雨水斗。
所述内孔进水口位于螺旋内筒的壁的上部周围,内孔进水口的孔径由上到下增大,并且由上到下排布稀疏。
所述螺旋外筒的底部设置有泥沙斗和储沙池。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螺旋内筒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调节池,调节池与进水廊道的上部接通。
尤其是覆土层的深度不小于2m,低温蓄水池的深度及直径均不小于3m。
所述落水管以水平切线方向进入螺旋外筒,落水管最小高度为45m。
所述雨水由进水廊道进入滤料层及蓄水层的实现方式包括:进水廊道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进水孔,进水廊道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进水孔。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滤料层环形设置为双层,靠近进水廊道处为大颗粒砾石层,靠近柱型箱体的内侧为小颗粒碎石层,在砾石层和碎石层之间设置有第三进水孔,第三进水孔的进水高度低于第一进水孔的进水高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内外螺旋筒的设计可有效防堵,尤其适用于浑浊雨水的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双层滤料和低温蓄水池上可以种植绿色植物,植物吸收滤料或者土壤中的N、P元素,处理了雨水中的无机元素同时供养了植物,并且通过植物的路面径流雨水也可以通过双层滤料得以处理。
本系统收集的雨水可以是初期雨水,或者是后期降落的雨水,这样初期的雨水可以不用被弃流,净化过滤后的雨水可以用于灌溉、冲厕、水景补水、消防等,这个系统处理水量大,净化速度快,且出水水质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雨水储存再利用系统进水方向的俯视图;
图3为螺旋外筒中雨水进入后工作示意图;
图4为螺旋内筒上的进水孔分布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落水管,2—雨水分离系统,3—雨水储存再利用系统,4—雨水斗,5—泥沙斗,6—储沙池,7—调节池;
21—螺旋外筒,22—螺旋内筒,23—内孔进水口;
31—柱型箱体,32—进水廊道,33—滤料层,34—低温蓄水池,35—覆土层,36—第一进水孔,37—第二进水孔,38—第三进水孔。
图中箭头所示代表雨水流向。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17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