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3352.0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9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钟军德;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久正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0 | 分类号: | F16C35/00;F16C37/00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程颖丽 |
地址: | 3176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块 连接板 轴承圈 轴承座 通孔 本实用新型 外周壁 技术方案要点 等距排布 螺纹连接 轴承配件 散热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座,旨在提供一种易于散热、结构强度高的轴承座,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轴承座,包括轴承圈,所述轴承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安装块、第一连接板、第二安装块和第二连接板依次沿轴承圈外周壁等距排布,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内均设有贯穿轴承圈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支座,支座与通孔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轴承配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轴承座。
背景技术
轴承座是常用的安装轴承的配件,现有的轴承座通常是轴承座内壁与轴承外壁完全抵触,造成轴承不易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散热、结构强度高的轴承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座,包括轴承圈,其特征是:所述轴承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安装块、第一连接板、第二安装块和第二连接板依次沿轴承圈外周壁等距排布,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内均设有贯穿轴承圈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支座,支座与通孔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用于安装支座,支座相对通孔可实现转动旋紧,轴承圈内安装轴承,并通过支座抵触固定,此时轴承外壁与轴承圈之间会留有间隙,便于空气流动,实现轴承的快速散热,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用于轴承外圈的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座包括置于轴承圈内的固定柱,固定柱为多个且呈环形排布,固定柱顶端设有与轴承适配的内弧面,两相邻固定柱之间设有加强体,且加强体与支座连接,支座远离固定柱的一端上设有内六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座外壁具有外螺纹用于旋转,固定柱的顶端为与轴承适配的内弧面,便于与轴承外壁更好的抵触,增加受力面,提高支座与轴承之间的稳定性,加强体可以增加两相邻固定柱之间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固定柱与支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内六角孔便于旋紧支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圈外周壁上还设有用于连接第一安装块和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加强环、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安装块的第二加强环,用于连接第二安装块与第二连接板的第三加强环、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安装块的第四加强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环可以增加第一安装块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受力强度,第二加强环可以增加第二安装块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受力强度,第一加强环可以增加第二安装块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受力强度,第四加强环可以增加第一安装块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受力强度,同时第一加强环、第二加强环、第三加强环、第四加强环围成了一个圆环,受力强度更加均匀,对轴承圈也能起到加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座实施例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座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轴承座,包括轴承圈1,其特征是:所述轴承圈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块2、第二安装块3、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5,第一安装块2、第一连接板4、第二安装块3和第二连接板5依次沿轴承圈1外周壁等距排布,第一安装块2与第二安装块3内均设有贯穿轴承圈1的通孔,通孔内设有支座6,支座6与通孔通过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块2和第二安装块3用于安装支座6,支座6相对通孔可实现转动旋紧,轴承圈1内安装轴承,并通过支座6抵触固定,此时轴承外壁与轴承圈1之间会留有间隙,便于空气流动,实现轴承的快速散热,第一连接板4与第二连接板5用于轴承外圈的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久正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未经台州久正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3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