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管道防碾承压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3592.0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9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蔡强;兰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重庆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2 | 分类号: | F16L3/12;F16L57/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404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管道 防碾承压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防护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气管道防碾承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管道大多数管道埋设于地下,但有一些油气管道必须架设于露天环境,或是因为破坏或地理环境变化造成管道裸露或浅埋,容易受到车辆等无意碾压,对管道造成破坏,甚至可能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目前油气管道的防碾承压装置主要是外设机械护架、套管以及防腐层。外设机械护架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在车辆途经处设置,且防护效果不理想;套管一般配合间隙填充土壤对油气管道进行保护,土壤和套管的缓冲吸能效果都相对较差,对管道的保护作用有限;防腐层主要是防腐作用,防碾承压效果微乎其微。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高效的油气管道的防碾承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油气管道防碾承压保护装置,该装置利用由聚四氟乙烯和玄武岩短纤维混合制成的柔性薄膜的耐候性和柔韧性,通过在两层柔性薄膜之间填充若干发泡树脂颗粒,且在其外侧设置两层钢板,钢板间设置多个弹簧,并利用支撑座进行钢板的固定,起到很好的防碾承压和缓冲作用,对裸露或浅埋的油气管道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油气管道防碾承压保护装置,包括内柔性薄膜、外柔性薄膜、内钢板、外钢板和弹簧;支撑座位于正下方,且支撑座上表面设置弹簧缓冲垫;所述内柔性薄膜与外柔性薄膜均裹成圆筒形,且同轴内外对应设置;且所述内柔性薄膜与所述外柔性薄膜之间间隙内填充满发泡树脂颗粒;所述内钢板与外钢板成开口圆筒形,且同轴内外对应设置;内钢板内表面与外柔性薄膜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内钢板和外钢板之间间隙均匀设置多个弹簧,且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外钢板内表面和内钢板外表面;所述内钢板和外钢板均通过固定螺母固定于支撑座,起到固定装置的作用。
弹簧和发泡树脂颗粒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内柔性薄膜与所述外柔性薄膜方便固定发泡树脂颗粒,且使用寿命长,内钢板和外钢板的刚性能承受碾压力,内钢板内表面与外柔性薄膜外表面通过填充层紧密贴合,可分散冲击力。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柔性薄膜、外柔性薄膜、内钢板和外钢板尺寸可根据防护位置的大小调整,可针对性进行局部防护。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柔性薄膜和外柔性薄膜之间间隙厚度为8-12cm,内钢板和外钢板之间间隙厚度为1.1-1.3cm,各弹簧分布间距为9-11cm,发泡树脂颗粒直径为2mm,内钢板和外钢板的厚度1-1.5cm,可应用于不同直径的油气管道,且保证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通过在两层柔性薄膜之间填充若干发泡树脂颗粒,且在其外侧设置两层钢板,钢板间设置多个弹簧,并利用支撑座进行钢板的固定,内柔性薄膜与所述外柔性薄膜方便固定发泡树脂颗粒,内钢板和外钢板的刚性能承受碾压力,内钢板内表面与外柔性薄膜外表面通过填充层紧密贴合,可分散冲击力,起到很好的防碾承压和缓冲作用,对露管和浅埋起到较好的保护,防止车辆碾压和撞击;装置尺寸根据大小和需要保护的管道长度调整,可针对性进行局部防护;内柔性薄膜和外柔性薄膜之间间隙厚度、内钢板和外钢板之间间隙厚度、各弹簧分布间距、钢板厚度等尺寸设置可调范围,可应用于不同直径的油气管道,装置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承压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气管道防碾承压保护装置沿管道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气管道防碾承压保护装置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气管道防碾承压保护装置沿管道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柔性薄膜;2、外柔性薄膜;3、内钢板;4、外钢板;5、发泡树脂颗粒;6、弹簧;7、固定螺母;8、油气管道;9、支撑座;10、弹簧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重庆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石化重庆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3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