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光泽消光蕾丝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7797.6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6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宁一;张晓峰;刘晓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4 | 分类号: | B32B27/34;B32B27/02;B32B27/12;B32B3/24;D04C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光层 防静电层 外布层 蕾丝面料 消光 本实用新型 叠层结构 内布层 纱层 熏香 尼龙纤维材料 导电纤维 透气孔 透光 防光 编织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光泽消光蕾丝面料,包括内布层、外布层、花纱层和防静电层,所述内布层一侧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一侧安装有外布层,所述外布层一侧设置有花纱层,所述外布层由第一防光层和第二防光层,且第一防光层和第二防光层形成叠层结构,所述第一防光层和第二防光层采用30D尼龙纤维材料编织而成,所述防静电层采用导电纤维构成,所述熏香层的厚度为0.5‑1mm,所述防静电层和熏香层中部分别设置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光泽消光蕾丝面料,由于生产时多一防光层,使之形成叠层结构,达到了更好的防光效果,较好的解决了网底透光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光泽消光蕾丝面料。
背景技术
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呈现出自身的高贵完美,手感柔软。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软等几个方面的特点。蕾丝是一种舶来品。网眼组织,最早由钩针手工编织。欧美人在女装特别是晚礼服和婚纱上用得很多。18世纪,欧洲宫廷和贵族男性在袖口、领襟和袜沿也曾大量使用。蕾丝最早出现在美国。蕾丝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是按照一定的图案用丝线或纱线编结而成,不像中国的一些传统的花边是钩制或刺绣的。制作时需要把丝线饶在一只只的小梭上面,每只梭只有拇指大小。一个不太复杂的图案需要几十只或近百只这样的小梭,再大一些的图案则需要几百只小梭。制作时把图案放在下面,根据图案采用不同的编、结、绕等手法来制作面料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它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蕾丝面料质地轻薄、通透、具有优雅而神秘的艺术效果,被广泛应用与女性的衣服之中,深受女性的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功能性越来越关注。
现有的蕾丝面料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蕾丝花边图案是有网眼与花纱组合形成的,由于要轻薄,采用了超细纤维会比较蓬松,但是地组织网眼始终是孔洞结构,阳光会透入,防光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光泽消光蕾丝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光泽消光蕾丝面料,包括内布层、外布层、花纱层和防静电层,所述内布层一侧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一侧安装有外布层,所述外布层一侧设置有花纱层,所述外布层由第一防光层和第二防光层,且第一防光层和第二防光层形成叠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光层和第二防光层采用30D尼龙纤维材料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采用导电纤维构成。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的厚度为0.5-1mm。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中部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光层和第二防光层的的厚度为0.5-1mm。
优选的,所述花纱层由花纱基座、波浪网和花朵网组成,且花纱基座安装在花纱层边侧,波浪网连接在花纱基座一侧,花朵网连接在波浪网一侧,且花纱基座、波浪网和花朵网依次循环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布层由第一防光层和第二防光层,且第一防光层和第二防光层形成叠层结构,达到了更好的防光效果,较好的解决了网底透光的问题,通过内布层一侧设置有防静电层,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性能,增强了面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花纱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7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