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稀油密封型煤气柜用集成油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8125.7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7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平;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B1/06 | 分类号: | F17B1/06;F17B1/24;F04B49/025;F04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球开关 备用油泵 工作油泵 现场控制柜 稀油密封 气柜 油泵 本实用新型 工程技术领域 工况信息传输 低压配电柜 抗干扰能力 仪表控制室 油水分离器 电机电缆 动力电缆 工程建设 工况信息 故障排除 启停信号 通信电缆 信号电缆 自动启停 煤气柜 液体仓 油位 调试 采集 应用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稀油密封型煤气柜用集成油泵站,属于煤气柜工程技术领域。包含,油水分离器的各液体仓、工作油泵、备用油泵,浮球开关Ⅰ、浮球开关Ⅱ,浮球开关Ⅰ、浮球开关Ⅱ分别用于根据油位发出工作油泵、备用油泵的启停信号,还包括现场控制柜,现场控制柜通过信号电缆分别连接至浮球开关Ⅰ、浮球开关Ⅱ,并通过工作油泵、备用油泵的电机电缆对工作油泵、备用油泵的自动启停进行控制;现场控制柜通过动力电缆连接至低压配电柜;现场控制柜采集所述工作油泵、备用油泵的工况信息并通过通信电缆将工况信息传输至仪表控制室。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结构紧凑,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方便调试和故障排除,节省投资,可以广泛应用于稀油密封型煤气柜工程建设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柜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稀油密封型煤气柜用集成油泵站。
背景技术
稀油密封型煤气柜以其优异的密封性能和适合于高压化和大型化的特点在煤气回收和利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稀油密封型煤气柜油泵站是稀油密封型干式煤气柜的心脏,它承担了油水分离和密封油输送二大功能,油泵站不停地将活塞密封装置漏下的密封油和煤气冷凝水进行油水分离,然后将密封油泵送补充到活塞油沟,以维持活塞密封装置的密封油液位高度,保证活塞密封装置安全地密封煤气。
油泵站控制逻辑在低压配电室的MCC柜或PLC实现,由于煤气柜储存大量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0万立方稀油密封型煤气柜与低压配电室和仪表控制室等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30m。每套油泵站的二个浮球开关、二台油泵的电缆均要与低压配电室的MCC柜或PLC连接,控制信号又要从低压配电室送回至少30m外的油泵站附近的现场操作箱以便于现场操作,最远的油泵站距离低压配电室电缆长度超过100m。造成电缆量大,通信电缆抗干扰能力弱,特别是在附图2所示多座稀油密封型煤气柜共用低压配电室的情况下,由于煤气柜之间的防火间距为相邻柜大柜直径的一半,距低压配电室较远的煤气柜的油泵站到低压配电室的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均大幅加长,不仅投资加大,信号电缆抗干扰能力更差,调试、操作和维护也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油密封型煤气柜用集成油泵站,以节省投资并提高信号电缆抗干扰能力并有利于操作维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稀油密封型煤气柜用集成油泵站,包含,含油水分离器的各液体仓、工作油泵、备用油泵,浮球开关Ⅰ、浮球开关Ⅱ,所述浮球开关Ⅰ、浮球开关Ⅱ分别用于根据油位发出所述工作油泵、备用油泵的启停信号,所述工作油泵、备用油泵,浮球开关Ⅰ和浮球开关Ⅱ均设置在站房内,还包括现场控制柜,所述现场控制柜通过信号电缆分别连接至所述浮球开关Ⅰ、浮球开关Ⅱ,并通过所述工作油泵、备用油泵的电机电缆对所述工作油泵、备用油泵的自动启停进行控制;
所述现场控制柜通过动力电缆连接至低压配电柜,所述动力电缆通过现场控制柜给所述工作油泵、备用油泵提供动力电源;
所述现场控制柜采集所述工作油泵、备用油泵的工况信息并通过通信电缆将工况信息传输至仪表控制室。
进一步,所述现场控制柜设置在油泵站箱体内或箱体外附近,距离油泵的平面直线距离在12m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工况信息通过以太网的方式将所述工况信息传输至所述仪表控制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结构紧凑,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方便调试和故障排除,节省投资,可以广泛应用于稀油密封型煤气柜工程建设中。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现有30万m3稀油密封型煤气柜控制系统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8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