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循环浓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8620.8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2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植标;胡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B01D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张俊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缩器 外循环 占空体 蒸发器 浓缩 增设 本实用新型 安装方便 灵活控制 浓缩效率 浓缩药液 腔体下部 药液浓缩 影响设备 有效容积 蒸发效率 体积量 下端口 易清洗 存液 架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不影响使用效果及蒸发效率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药液浓缩度的外循环浓缩器,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腔体下部通过固定架设有占空体且占空体位于蒸发器下端口正上方。优点:一是外循环浓缩器中通过增设占空体,缩小蒸发器的存液有效容积,实现小体积量浓缩药液的进一步浓缩;二是外循环浓缩器能够通过更换占空体灵活控制终点浓缩体积,从而提高了外循环浓缩器的适用性;三是外循环浓缩器中增设的占空体不影响设备原有浓缩效率,并且安装方便、易清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不影响使用效果及蒸发效率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药液浓缩度的外循环浓缩器,属于制药工程设备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CN 205007589 U、“一种外循环浓缩器”,包括支架Ⅰ、出料管、加热器、进气管、循环管Ⅰ、感应器、进料管、压力表、气流管、冷凝器Ⅰ、连通管Ⅰ、冷 凝器Ⅱ、受液罐、支架Ⅱ、出液管、观察窗、连通管Ⅱ、控制器、报警器、蒸发器、支架Ⅲ、循环泵和循环管Ⅱ,支架Ⅰ固定连接在加热器的下端的外壁上,出料管固定连接在加热器的下端,出料管与加热器连通,进气管固定连接在加热器右端的外壁上;支架Ⅲ固定连接在蒸发器的下端的外壁上,感应器安装在蒸发器的外壁上,并且感应器与蒸发器的内部连通,控制器安装在蒸发器的外壁上,报警器安装在蒸发器的外壁上,进料管固定连接在蒸发器的上端,压力表固定连接在蒸发器的上端,进料管和压力表均与蒸发器的内部连通;循环管Ⅰ的左端与加热器连接,循环管Ⅰ的右端与蒸发器连接,循环管Ⅰ两端分别与加热器的内部和蒸发器的内部连通,循环泵安装 在循环管Ⅱ上,循环管Ⅱ的一端与蒸发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循环管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加热器下端的外壁上,循环管Ⅱ的两端分别与加热器的内部与蒸发器的内部连通;气流管的一端与蒸发器上端连接,气流管的另一端与冷凝器Ⅰ的上端固定连接,气流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的内部 与冷凝器Ⅰ的内部连通,连通管Ⅰ的上端与冷凝器Ⅰ固定连接,连通管Ⅰ的下端与冷凝器Ⅱ固定连接,连通管Ⅰ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Ⅰ的内 部和冷凝器Ⅱ的内部连通;连通管Ⅱ的上端与冷凝器Ⅱ的下端固定连接,连通管Ⅱ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受液罐的上端,连通管Ⅱ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Ⅱ的内部和受液罐的内部连通,出液管固定连接在受液罐的下端,支 架Ⅱ固定连接在受液罐下端的外壁上,出液管与受液罐的内部连通,观察窗安装在受液罐的外壁上。所述冷凝器Ⅰ与冷凝 器Ⅱ结构相同。所述连通管Ⅰ有两个。所述加热器的下部呈锥形。其缺点是:该种外循环浓缩器在浓缩过程中,常有小体积量的浓缩需求。而决定最终的收膏体积的是加热器与蒸发器的容积之和。虽然在实际操作中,收膏体积可以小于这两者容积之和,但是副作用是加热列管需要提高加热温度。如此操作,既提高了药液的受热强度(不利于热敏性物质的稳定),又会在加热列管上容易结垢,影响清洗效果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设计目的:为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在不影响使用效果及蒸发效率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药液浓缩度的外循环浓缩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86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