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1496.0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8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蔡如来;王鹏;李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以及设置于电极组件上方的顶盖组件。电极组件包括主体以及从主体中伸出的第一极耳,第一极耳具有:第一连接部,固定于顶盖组件;以及第一弯折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向下弯折并且连接于主体和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一贴片,第一贴片具有:第一支撑部,粘贴于第一连接部的下侧;以及第二支撑部,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向下弯折并且粘贴于第一弯折部的内侧。其中,第一贴片的厚度为0.1mm~5mm,杨氏弹性模量为1000MPa~10000MPa。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连接的弯折处会存在较大的作用力,第一支撑部在所述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支撑第一极耳的第一连接部,从而对第一极耳的形状加以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通常包括电极组件、顶盖组件和壳体,而电极组件通常通过极耳与顶盖组件连接,而电极组件与顶盖组件连接后需要放入壳体。为了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极耳需要弯折以减小其占用的空间。但是由于极耳自身很薄且柔软易裂,因此,极耳在弯折过程中很容易开裂,如果不对极耳加以固定和支撑,那么极耳很容易被顶盖组件压入电极组件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正电极、负电极以及隔离膜),从而导致短路。现有技术通常是在极耳上贴附胶带来避免短路,但是胶带柔软,无法防止极耳弯折时插入电极组件的主体。另外,现有技术还通过在顶盖组件与电极组件的主体之间设置垫板来避免短路,但是垫板安装工艺复杂、占用空间大,同时,为了实现垫板的安装,垫板通常只能支撑极耳的一部分,依然无法避免极耳弯折时插入电极组件的主体。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避免极耳插入电极组件的主体,防止短路,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以及设置于电极组件上方的顶盖组件。电极组件包括主体以及从主体中伸出的第一极耳,第一极耳具有:第一连接部,固定于顶盖组件;以及第一弯折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向下弯折并且连接于主体和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一贴片,第一贴片具有:第一支撑部,粘贴于第一连接部的下侧;以及第二支撑部,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向下弯折并且粘贴于第一弯折部的内侧。其中,第一贴片的厚度为0.1mm~5mm,杨氏弹性模量为1000MPa~10000M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中,第一贴片随着第一极耳弯折后发生形变,但是由于第一贴片的厚度为0.1mm~5mm并且杨氏弹性模量为1000MPa~10000MPa,因此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连接的弯折处会存在较大的作用力,第一支撑部在所述作用力的作用下向上支撑第一极耳的第一连接部,从而对第一极耳的形状加以固定。由于第一支撑部能够从下侧支撑第一连接部,因此,当顶盖组件下压第一极耳时,第一支撑部可以避免第一极耳插入到电极组件的主体内,防止短路,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在成型过程中的一示意图,其中第一极耳未向下弯折。
图2为图1的二次电池的一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二次电池的另一示意图,其中一个电极组件、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省略。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成型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图。
图6为图4的一剖视图。
图7为图4中顶盖组件的一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极组件 211注液孔
11主体 22第一电极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1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淋塔填料层基板高压喷射清洗器
- 下一篇:一种办公桌钢架三向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