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接地线非接触式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5980.0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8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宏;王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腾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650100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福海***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器 非接触式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 电力接地线 安全柜 接地线 卡槽 显示屏 定时器 蓄电池 显示屏连接 显示屏内部 手柄 表面开设 连接手柄 施工环境 无线传输 支撑架 挂环 主机 芯片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接地线非接触式识别装置,包括安全柜以及安全柜内设有的探测器,所述探测器一端由RFID读写器构成;所述探测器内设有定时器;所述探测器内设有蓄电池;所述探测器通过无线传输机构与显示屏连接;所述显示屏内部设有SIM卡;所述显示屏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架;所述显示屏一侧设有主机;所述RFID读写器的一侧设有接地线;所述接地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手柄;所述手柄一端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有源RFID;所述有源RFID内设有芯片,且有源RFID一端固定连接挂环。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以及不受施工环境与地点影响,易于全面普及应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便于使用,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接触式识别装置,具体为一种电力接地线非接触式识别装置,属于电力装置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接地线是电力行业在设备或线路断电后进行检修之前要挂接的一种安全短路装置,用来预防突然来电杜绝对操作人员或设备造成伤害的安全防护用具。
在电力接地线的使用存在很多问题,电力接地线的安装地点分散、零乱、不固定,难于管理,对接地线带出的数量、安装地点的管理和控制只依赖于使用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觉性,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或措施是在大型停电作业中会有几十组甚至上百组接地线在线路上使用,使得在拆除地线的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拆的现象,导致带地线送电的恶性误操作事故,从而给系统造成了极其重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力接地线非接触式识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力接地线非接触式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力接地线非接触式识别装置,包括安全柜以及安全柜内设有的探测器,所述探测器一端由RFID读写器构成;所述探测器内设有定时器;所述探测器内设有蓄电池;所述探测器通过无线传输机构与显示屏连接;所述显示屏内部设有SIM卡;所述显示屏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架;所述显示屏一侧设有主机;所述RFID读写器的一侧设有接地线;所述接地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手柄;所述手柄一端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有源RFID;所述有源RFID内设有芯片,且有源RFID一端固定连接挂环。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温湿度传感器与探测器内设有的温湿度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机构由所述探测器一侧固定连接的无线电发送器以及所述显示屏一侧固定连接的无线电接收器构成。
优选的,所述主机与所述显示屏内均设有SIM卡。
优选的,所述无线电接收器与信号处理器电性连接,且信号处理器与单片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柄通过一端表面开设有的卡槽与所述有源RFID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电力接地线非接触式识别装置运用有源无线射频探测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在临时接地线的保管、使用等环节中对接地线进行身份、位置、和现场使用状态等信息进行识别,并将信息与调度端的接地线监控中心实现无缝连接,使接地线的使用纳入调度系统统一管理,确保接地线从存放到使用以及归还的全过程符合安规所设定的作业流程及管理标准,从而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改变接地线保管及使用时只依赖于制度防误的现状,消除人为疏忽造成的恶性事故隐患,减轻作业人员人为判断的劳动强度,切实提高管理水平,适用范围广以及不受施工环境与地点影响,易于全面普及应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便于使用,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腾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腾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5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