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7441.0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4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季杰;赖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吸收层 本实用新型 编织单元 复合补片 厚度延伸 肩袖修复 编织体 可吸收 肩袖 支撑 胶原蛋白 结缔组织 基层 可降解 肱骨头 补片 堆叠 降解 微孔 愈合 生长 | ||
1.一种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其特征在于,包含编织体,所述编织体包含一个或多个编织单元,
所述编织单元通过堆叠在厚度延伸方向上形成支撑基层与可吸收层;可吸收层设置在支撑基层沿厚度延伸方向两个端面中的其中一个端面或全部端面上;
所述支撑基层与可吸收层均由可降解材质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其特征在于,编织体中沿厚度延伸方向上同一层的多个编织单元依次相连形成编织层;
包含多个所述编织层,编织层在编织体厚度延伸方向上依次堆叠;
相邻两个编织层之间能够相对滑动并使得编织体在初始状态与展开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所述初始状态下,多个编织层平齐堆叠,在编织体横截面上,多个编织单元呈矩阵布置,编织体的宽度最小;
所述展开状态下,多个编织层错开堆叠,在编织体横截面上,多个编织单元呈平行四边形布置,编织体宽度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体还包含弹性绳;
弹性绳连接编织体在初始状态下的沿厚度延伸方向相邻的两个编织单元;
展开状态下,弹性绳处于拉伸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其特征在于,编织体沿宽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牵引件、第二牵引件这两个牵引件;
在沿编织体厚度延伸方向上,第一牵引件、第二牵引件分别连接在处于最外侧的两个编织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与编织体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牵引件包含牵引绳,沿编织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任一侧上设置有一根或多根牵引绳,同一侧的牵引绳连接在同一个编织层上;牵引绳在轴向方向上两端中相对与编织体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多根牵引绳的自由端相互分离、部分连接或全部相连;或者,
所述牵引件为沿编织体宽度延伸方向凸出来的编织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单元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初始状态下,编织体横截面形状呈叠瓦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弹性覆膜;编织体整体或部分被所述弹性覆膜包覆;
弹性覆膜随编织体在初始状态与展开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转换而产生弹性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其特征在于,单个编织层中的多个编织单元一体成型、依次粘结或依次缝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袖修复的可吸收复合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层材质为胶原蛋白;
所述支撑基层为聚合物多孔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674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小鼠胚胎冲卵针
- 下一篇:一种推结式手术网带张力调节及锁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