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1380.5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4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勇;肖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模组 侧入式 发光组件 框体 本实用新型 背光组件 上支撑板 下支撑板 安装槽 显示器 发光 光源光线 厚度降低 上下间隔 生产效率 显示装置 组装过程 发光源 体积小 槽口 夹设 容置 光源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包括中框、发光组件以及背光组件,中框包括呈U型的框体,框体具有容置发光组件的安装槽,发光组件包括PCB板以及设于PCB板上的LED灯丝,LED灯丝的光源光线从安装槽的槽口发出,框体沿LED灯丝的发光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上下间隔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背光组件夹设于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且与LED灯丝相对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采用体积小且呈线性发光的LED灯丝作为发光源,实现了超薄超窄入光,使侧入式显示模组厚度降低,而且LED灯丝取代了多个LED灯珠作为光源,使组装过程简化,生产效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侧入式显示模组,采用多个与PCB板电性连接的LED灯珠作为发光源,LED灯珠体积较大,而且LED灯珠上需要加盖透镜,整体厚度较大,由LED灯珠发出的光线不能完全进入导光板,使入光效率较低,而且LED灯珠也限制着侧入式显示模组的厚度,如图1所示,普通显示类产品将多个LED灯珠011与PCB板012连接,受限于LED灯珠011的体积,LED灯珠011产生的光线只有一部分进入了导光板013,导致另一部分光线损失,入光效率低,显示模组结构厚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旨在解决现有的侧入式显示模组因采用LED灯珠作为发光源而导致整体体积较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包括中框、发光组件以及背光组件,所述中框包括呈U型的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容置所述发光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发光组件包括PCB板以及设于所述PCB板上的LED灯丝,所述LED灯丝的光源光线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发出,所述框体沿所述LED灯丝的发光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上下间隔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背光组件夹设于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之间且与所述LED灯丝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膜片、导光板以及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下支撑板上,所述导光板与所述LED灯丝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还包括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设于所述上支撑板背离所述膜片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背离所述膜片的一侧设有安装卡槽,所述液晶面板卡设于所述安装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还包括前框和背板,所述下支撑板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前框包括前板以及垂直于所述前板的侧板,所述前板盖设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液晶面板上,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框体和所述背板。
进一步地,所述前板朝向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设有缓冲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采用电性连接在PCB板上的LED灯丝作为发光源,LED灯丝体积小,直径小于2mm,可实现大角度发光,使用LED灯丝减小了光源所占用的空间,而且更多的光线进入导光板,提高了入光效率,实现超薄超窄入光,同时LED灯丝的大角度发光不需要添加透镜,减少了生产成本,也不需要多颗LED灯珠与PCB板分别连接,使显示模组结构组装方便,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上述所述的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的侧入式显示模组结构,因此实现超薄超窄入光,提高入光效率,减小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13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