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赤眼蜂球形释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4430.5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9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敦松;张宝鑫;宋子伟;袁曦;郑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林惠斌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赤眼蜂 球形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赤眼蜂球形释放器,包括上球壳体以及下球壳体,上球壳体和下球壳体均呈半球状,上球壳体和下球壳体内部均具有镂空腔,上球壳体顶部开设有与上球壳体的镂空腔连通的出蜂孔,上球壳体下部外侧壁沿圆周方向凸出有卡缘,卡缘下侧设有第一卡块,下球壳体的镂空腔上部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卡槽上部壁面上凸出有第二卡块,下球壳体的镂空腔底部具有加厚层,上球壳体下部的第一卡块扣入到第二卡块下方的卡槽后,卡缘与卡槽顶部平面相接触,上球壳体和下球壳体的镂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使赤眼蜂出蜂口向上,减少出蜂口被堵住的风险,避免赤眼蜂闷死在释放器里面,提高了赤眼蜂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赤眼蜂释放器,具体涉及一种赤眼蜂球形释放器。
背景技术
赤眼蜂是一类个体较小的卵寄生蜂,能寄生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44个科203属的400多种昆虫的卵,将多种害虫消灭于卵期,为世界各国普遍繁殖和利用的一种害虫天敌。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进行人工大量扩繁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赤眼蜂在我国已广泛用于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甘蔗、果树等农林害虫的防治,同时赤眼蜂也是世界上利用最广泛和应用面积最大的昆虫天敌。
目前国内已建有多家赤眼蜂繁殖生产工厂,在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基本上采用小卵(米蛾卵、麦蛾卵)和大卵(柞蚕卵、蓖麻蚕卵)作为寄主卵进行繁殖,适合柞蚕卵繁蜂的赤眼蜂释放器目前已有“赤眼蜂袋式放蜂器”(专利申请号为98239636.8)和“赤眼蜂盒式放蜂器”(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29161.4)等,适合于米蛾卵或麦蛾卵繁蜂的赤眼蜂释放器有“小卵繁蜂释放器”(CN202374894U)、“一种赤眼蜂释放卡”(CN205196750U)等。利用这些释放器对赤眼蜂的包装产品多需要人工放置到田间,费时费力,或包装过程操作复杂,不利于赤眼蜂生产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赤眼蜂球形释放器,其具有适应性广,释放过程简单,提高释放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赤眼蜂球形释放器,包括上球壳体以及下球壳体,上球壳体和下球壳体均呈半球状,上球壳体和下球壳体内部均具有镂空腔,上球壳体顶部开设有与上球壳体的镂空腔连通的出蜂孔,上球壳体下部外侧壁沿圆周方向凸出有卡缘,卡缘下侧设有第一卡块,下球壳体的镂空腔上部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卡槽上部壁面上凸出有第二卡块,下球壳体的镂空腔底部具有加厚层,上球壳体下部的第一卡块扣入到第二卡块下方的卡槽后,卡缘与卡槽顶部平面相接触,上球壳体和下球壳体的镂空腔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辅助赤眼蜂球形释放器装载赤眼蜂寄生卵的专用辅助平台,专用辅助平台上开设有用于安放赤眼蜂球形释放器的半球形槽。
优选的,半球形槽形状与下球壳体形状相匹配。
优选的,半球形槽底部开设有贯通专用辅助平台的通孔。
优选的,半球形槽为多个,分别均匀设置于专用辅助平台上。
优选的,卡缘与上球壳体底部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4mm。
优选的,卡缘与上球壳体底部边缘之间的距离为3mm。
优选的,卡缘绕上球壳体外侧壁一圈。
优选的,上球壳体为黑色上球壳体,下球壳体为黑色下球壳体,上球壳体和下球壳体通过卡缘连接到卡槽后,上球壳体和下球壳体的镂空腔间形成暗室。
优选的,出蜂孔的直径为0.3-0.5mm且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4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类食品分组捆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设备配电箱用遇水升高安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