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制动盘磨耗参数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79526.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0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B2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制动 磨耗 参数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制动盘磨耗参数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制动盘是盘式制动器的摩擦偶件,除应具有作为构件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有尽可能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以及适当的耐磨性、耐热性、散热性和热容量等。汽车制动盘在长期的实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磨损状况,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对汽车制动盘进行更换,否则将严重影响汽车的刹车安全。传统的检测汽车制动盘的磨损参数主要有人工使用千分尺来测量,这样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带入的主观性的误差使得检测精度低,其检测方式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整个检测过程的运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制动盘磨耗参数检测设备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制动盘磨耗参数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制动盘磨耗参数检测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组平行设置的立柱,且两组所述立柱之间通过横杆连接,所述机体的内腔安装有驱动气缸,且驱动气缸的顶部动力输出端贯穿机体的顶部并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端还设有两组限位柱,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居中处垂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通过皮带与固定安装在升降板上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轴的顶端还安装有厚度检测装置,所述横杆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座,且移动座上安装有CCD相机组件,所述横杆的顶部还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驱动气缸、驱动电机以及CCD相机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厚度检测装置由位于待检测工件底部的承托座以及位于工件顶部的调节座组成。
优选的,所述CCD相机组件内置CCD芯片、时序产生电路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接口电路模块、视频输出模块以及电子接口模块,并与所述控制装置上的显示屏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座的底部通过万向球组件与CCD相机组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CCD相机检测汽车制动盘上的磨损瑕疵,同时利用厚度检测装置测量制动盘的磨损量,其检测方式快捷简单,效率高,检测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立柱、3限位柱、4驱动气缸、5升降板、6转轴、7驱动电机、8厚度检测装置、9移动座、10CCD相机组件、11横杆、12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制动盘磨耗参数检测设备,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顶部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组平行设置的立柱2,且两组所述立柱2之间通过横杆11连接,所述机体1的内腔安装有驱动气缸4,且驱动气缸4的顶部动力输出端贯穿机体1的顶部并与升降板5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5的左右两端还设有两组限位柱3,所述升降板5的顶部居中处垂直设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外壁通过皮带与固定安装在升降板5上的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轴6的顶端还安装有厚度检测装置8,所述横杆1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座9,且移动座9上安装有CCD相机组件10,所述横杆11的顶部还设有控制装置12,所述控制装置12分别与驱动气缸4、驱动电机7以及CCD相机组件10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厚度检测装置8由位于待检测工件底部的承托座以及位于工件顶部的调节座组成,所述CCD相机组件10内置CCD芯片、时序产生电路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接口电路模块、视频输出模块以及电子接口模块,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2上的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移动座9的底部通过万向球组件与CCD相机组件1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795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