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1442.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2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缴宝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缴宝杰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1000 河北省沧州市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管 颈内静脉 软管 第二管 管口 本实用新型 穿刺装置 钢针组件 穿刺 置入 新生儿 单向活瓣装置 钢针 穿刺置管 可拆卸的 软管连接 同一直线 管口处 导丝 同侧 置管 成功率 血管 穿过 成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Y字形结构的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了第一管口、及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第一管口与第二管口位于三通管同侧,所述第一管口内设有单向活瓣装置,所述第二管口内设有可拆卸的钢针组件,所述第三管口处与一软管连接,所述钢针组件的钢针本体穿过三通管和软管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该装置用Seldinger术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软管置入血管,再通过软管置入导丝,从而完成置管,采用该装置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大约为95%,与以前相比有了本质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范围内常用的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包,包含穿刺针、导丝、皮肤扩张器、中心静脉导管等套件,该穿刺包存在的缺陷:1使用包装里的穿刺针穿刺置管成功的几率特别低,大约为10%,许多医院,包括省级医院甚至北京的大医院对于5kg以下的小儿颈内静脉穿刺选择直接放弃,假如一次不成功反复穿刺会造成许多并发症;2该穿刺包导丝和导管没有刻度,实际操作中很难准确的判断置管深度,太深或者太浅都会对临床产生影响;3穿刺包的导丝太粗,不能通过软管,在置入导丝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血管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Y字形结构的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了第一管口、及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第一管口与第二管口位于三通管同侧,所述第一管口内设有单向活瓣装置,所述第二管口内设有可拆卸的钢针组件,所述第三管口处与一软管连接,所述钢针组件的钢针本体穿过三通管和软管设置。
所述第二管口外侧设有第一连接部,钢针组件的尾帽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钢针组件通过其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管口的第一连接部螺纹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该装置用Seldinger术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软管置入血管,再通过软管置入导丝,从而完成置管,采用该装置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大约为95%,与以前相比有了本质的变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钢针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通管、2尾帽、3软管、4钢针本体、5单向活瓣装置、 6第二管口、7第三管口、8第一连接部、9第二连接部、10第一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1、2、3所示:一种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装置,包括Y字形结构的三通管1,所述三通管1包括了第一管口10、及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二管口6和第三管口7,第一管口10与第二管口6位于三通管1同侧,其中:
所述第一管口10内设有单向活瓣装置5,在无单向活瓣装置5的情况下,撤掉注射器置入导丝的过程中会造成出血,如果一次置入导丝不成功,反复出血会对新生儿的生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单向活瓣,一些特殊的患儿会引起空气栓塞,通过单向活瓣装置5的设置很好的解决的以上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缴宝杰,未经缴宝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1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