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试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1487.8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7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蒙;李振动;王翀;张金祥;宋巍;李奕炜;赵伟;顾颖;胡清友;臧斌;柏峰;蔡勇;孙松强;王艳召;汤煜东;吴炜;田建光;李眸萤;高峥;牛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6 | 分类号: | G01R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英静;李海建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线 出线口 回转轴 缠绕 本实用新型 工作效率 第一端 绕线盘 状态时 穿出 拉出 复位弹簧 现场空间 自动完成 触线 回转 接线 收线 驱动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测试线组件,包括测试线和绕线盘,绕线盘包括第一出线口、第二出线口、供测试线缠绕的回转轴和驱动测试线缠绕在回转轴的复位弹簧,测试线的第一端从第一出线口穿出,测试线的第二端的从第二出线口穿出;当位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端可从第一出线口拉出,第二端可从第二出线口拉出;当位于第二状态时,测试线回转缠绕至回转轴。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试线组件,可以采用较长长度的测试线,不需要反复接线,避免出现触线危险,同时,采用此种结构的测试线组件收线时能够自动完成,占用了现场空间小,不需要操作者及时整理测试线,不耽误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测试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继电保护现场,试验室及其它试验场所使用的测试线、都是长度固定,测试线仅仅适用于插孔式试验端子,对于不同测试端子的情况,需要对测试线头重新加装试验线夹、试验钳等,当试验设备与测试仪器较远时需要将两根甚至多根测试线连接使用,连接后测试线金属头外露,具有触电的危险。若是利用绝缘胶布进行包裹,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全部拆除绝缘胶布,试验线数量繁多,占用了现场空间、需要及时整理试验线、不仅耽误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作业时间。
因此,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线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试线组件,包括测试线,所述测试线组件还包括:
绕线盘,所述绕线盘包括第一出线口、第二出线口、供所述测试线缠绕的回转轴和驱动所述测试线缠绕在所述回转轴的复位弹簧,所述测试线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出线口穿出,所述测试线的第二端的从所述第二出线口穿出;当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可从第一出线口拉出,所述第二端可从所述第二出线口拉出;当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测试线回转缠绕至所述回转轴。
优选地,在上述测试线组件中,所述复位弹簧为涡旋弹簧,所述涡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回转轴上,所述测试线穿过所述涡旋弹簧的间隙缠绕在所述回转轴上。
优选地,在上述测试线组件中,所述绕线盘还包括锁紧按钮,当按压所述锁紧按钮时,所述测试线的拉出长度固定,当公开所述锁紧按钮时,所述测试线呈自由状态。
优选地,在上述测试线组件中,所述测试线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在测试仪上的第一插头。
优选地,在上述测试线组件中,所述测试线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测试设备的第二插头。
优选地,在上述测试线组件中,所述第二插头的数量为多个。
优选地,在上述测试线组件中,多个所述第二插头为钳式插头、插孔插头和夹式插头中的一个或多个。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当需要连接测试仪和测试设备时,手拉测试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使得测试线组件处于第一状态,直至到适当长度,利用测试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测试仪和测试设备。待测试完成后,将第一端和第二端拆卸下来,测试线组件处于第二状态,在复位弹簧的驱动下,测试线回转缠绕至回转轴上,从而自动完成了收线。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试线组件,可以采用较长长度的测试线,不需要反复接线,避免出现触线危险,同时,采用此种结构的测试线组件收线时能够自动完成,占用了现场空间小,不需要操作者及时整理测试线,不耽误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1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