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PVC高分子复合膜双管双阀静脉输液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1840.2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2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军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A61J1/10;A61J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袋 泵体外壳 输液软管 进药口 高分子复合膜 本实用新型 静脉输液袋 顶盖 螺旋桨 非PVC 双阀 双管 患者病床 内部固定 驱动电机 人体静脉 输液效果 中心固定 转轴转动 低刺激 橡胶塞 阀门 加温 体温 限流 高处 驱动 悬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PVC高分子复合膜双管双阀静脉输液袋,包括泵体外壳、输液软管、输液袋和限流阀门,所述输液袋一端中心固定连接有进药口,所述进药口远离输液袋一端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内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塞;所述输液袋远离进药口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输液软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液软管上安装有泵体外壳,以及在泵体外壳内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螺旋桨,利用驱动电机驱动螺旋桨为药液提供动力能够直接将药液打进人体静脉中,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不用将输液袋悬挂在高处,甚至能够直接将输液袋放置在患者病床上,利用患者的体温为输液袋加温,能够避免由于药物温度过低刺激患者,导致的输液效果不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PVC高分子复合膜双管双阀静脉输液袋。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
但是,传统的输液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
传统的输液袋需要将输液袋悬挂在高处,依靠大气压强以及药液自身重力使药液进入到人体静脉内部,但是在冬天的时候药液温度较低容易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影响输液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PVC高分子复合膜双管双阀静脉输液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PVC高分子复合膜双管双阀静脉输液袋,包括泵体外壳、输液软管、输液袋和限流阀门,所述输液袋一端中心固定连接有进药口,所述进药口远离输液袋一端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内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塞;所述输液袋远离进药口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输液软管,所述输液软管远离输液袋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输液软管中部靠近输液袋一侧固定连接有泵体外壳,所述泵体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泵体外壳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泵体外壳内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转轴位于电机槽内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转轴套,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固定插接在转轴套内部;所述输液软管位于泵体外壳与过滤器之间固定套接有限流阀门,所述过滤器远离输液软管一端固定套接有针头软管,所述针头软管软管远离过滤器一端固定安装有针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通过螺栓与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转轴与固定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袋采用PP高分子材料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中部开设有插针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输液软管上安装有泵体外壳,以及在泵体外壳内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螺旋桨,利用驱动电机驱动螺旋桨为药液提供动力能够直接将药液打进人体静脉中,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不用将输液袋悬挂在高处,甚至能够直接将输液袋放置在患者病床上,利用患者的体温为输液袋加温,能够避免由于药物温度过低刺激患者,导致的输液效果不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电机槽;2-转轴套;3-泵体外壳;4-输液软管;5-进药口;6-橡胶塞;7-顶盖;8-输液袋;9-过滤器;10-限流阀门;11-针头软管;12-针头;13-螺旋桨;14-转轴;15-驱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军,未经刘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1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