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夜视功能的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2388.1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9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黎波;王坤;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金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B60R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夜视 功能 汽车 眩目 后视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夜视功能的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其包括:内视镜镜壳(5),其背部安装有内视镜支座(6),所述内视镜镜壳安装有内视镜镜片(1),所述内视镜镜片具有透明区(11)以及EC镜片区(10),所述EC镜片区设置的EC镜片与安装在内视镜镜壳内腔的PCB板(4)相连;所述内视镜镜壳的内腔体设置有位于透明区背部的红外摄像头(3),所述红外摄像头接于PCB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长波长红外灯将更为隐蔽,无可视光源制造驾驶危害潜在因素;内置高清动态摄像头易损性更低;高清动态摄像头可确保数据采集稳定;防疲劳检测系统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夜视功能的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对造车厂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安全辅助功能在汽车上得到应用。这些应用中后视镜的防眩目功能已得到普遍。但对于目前的防疲劳驾驶检测方式集中在使用感应器采集行驶中各项车辆行驶数据,使用驾驶员人脸面部数据采集方式较少。
当前在汽车外后视镜上的显示方式存在一下弊端:
一、内视镜产品内空间设计存在利用不足,例如图4示出的现有内视镜结构,在该图示出了内视镜支架B、安装于内视镜支架的内视镜壳A、安装于内视镜壳内腔体的PCB板C,在内视镜壳上安装有与PCB板相连的EC镜片D。
二、目前汽车防疲劳检测系统需要大量行驶数据采集,在部分数据偏差时会造成判断失效。
三、生理检测采集方式的防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对于采集器无法做到隐藏式,容易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夜视功能的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夜视功能的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其包括:内视镜镜壳(5),其背部安装有内视镜支座(6),所述内视镜镜壳安装有内视镜镜片(1),所述内视镜镜片具有透明区(11)以及EC镜片区(10),所述EC镜片区设置的EC镜片与安装在内视镜镜壳内腔的PCB板(4)相连;所述内视镜镜壳的内腔体设置有位于透明区背部的红外摄像头(3),所述红外摄像头接于PCB板。
进一步,所述红外摄像头为高清动态摄像头,其可对驾驶员进行人脸捕捉、驾驶员信息收集。
进一步,所述PCB板接于车身模块,车身模块包括车载电源、汽车CDC系统。
进一步,所述内视镜镜壳安装有支持红外摄像头工作的红外LED灯组(2),其接于PCB板。
进一步,所述红外LED灯组(2)安装于透明区背部的内视镜镜壳内腔中。
进一步,所述透明区设置有位于内视镜镜壳内腔且朝向车内空间的前光敏电阻;
所述内视镜镜壳背部设置有朝向车体前方的后光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长波长红外灯将更为隐蔽,无可视光源制造驾驶危害潜在因素。
2:内置高清动态摄像头易损性更低。
3:高清动态摄像头可确保数据采集稳定;
4:防疲劳检测系统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带夜视功能的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夜视功能的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分解图;
图3为内视镜镜片分区示意图;
图4为背景技术中现有内视镜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金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金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2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电芯热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移动式输送机的新式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