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锂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3419.5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5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程三岗;李宝玉;陈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7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复***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锂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烯锂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采用了金属锂或其化合物的电池,在电池的正极、负极或电解质中采用了金属锂或其化合物,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已达到460-600Wh/kg,是铅酸电池的约6-7倍;锂电池通过包括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大类。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石墨烯室温下具有较高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超好的热稳定性及热导电性,超高的杨氏模量,超大的理论比表面积。由于石墨烯具有独特的性能,在能量储存和转换领域石墨烯材料具有较大的使用潜力。但是,如何将石墨烯应用到锂电池中,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烯锂电池结构,所述石墨烯锂电池结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石墨烯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电池结构包括负极箔状集流体、负极活性物质层、电解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和正极箔状集流体,所述正极箔状集流体上涂覆一层石墨烯层,所述负极箔状集流体还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内部形成凸起通孔。
优选的,所述凸起的形状可以是锥形或圆柱形的。
作为优选的,所述凸起的高度为50~400μm,所述相邻凸起之间的距离为300~2000μm。
优选的,所述电解质层可以是固态薄膜电解质层,也可以是液体电解质。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电池结构可以是卷绕结构或是层叠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正极箔状集流体为铝箔,所述负极箔状集流体为铜箔。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结构通过在正极集流体上涂覆一层石墨烯层增强正极集流体的集电性,将负极集流体设置凸起结构,不但增加了集流体的集电效果和比表面积,还使得锂电池在充放电循环期间具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降低电池劣化的几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负极箔状集流体,2-石墨烯层,3-负极活性物质层,4-电解质层,5-正极活性物质层,6-正极箔状集流体,11-凸起,12-凸起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石墨烯锂电池结构,所述石墨烯电池结构包括负极箔状1集流体、负极活性物质层3、电解质层4、正极活性物质层5和正极箔状集流体6,所述正极箔状集流体6上涂覆一层石墨烯层2,所述负极箔状集流体1还设置有凸起11,所述凸起11的内部形成凸起通孔12。
具体实施时,所述凸起11的形状可以是锥形或圆柱形的。
具体实施时,所述凸起11的高度为50~400μm,所述相邻凸起11之间的距离为300~2000μm。
具体实施时,所述电解质层3可以是固态薄膜电解质层,也可以是液体电解质。
具体实施时,所述石墨烯电池结构可以是卷绕结构或是层叠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正极箔状集流体6为铝箔,所述负极箔状集流体1为铜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而作出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也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未经中能国盛动力电池技术(北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34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房地产评估的墙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检测旋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