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4569.8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4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程姚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4 | 分类号: | B62D25/24;G07C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徐凤艳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口盖 改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包括盖板、固定锚栓和按钮,所述盖板采用圆滑无凸点设计,且盖板上侧中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上侧中部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金属支架、指纹传感器、顶板、IC芯片和PCB板,所述指纹传感器设于指纹识别装置顶端,所述金属支架通过焊接的方式设于指纹传感器两侧,所述顶板通过粘接的方式设于指纹传感器下侧,所述IC芯片连接于顶板下侧,所述PCB板通过粘接的方式设于IC芯片下侧,所述盖板通过转轴连接于固定锚栓。该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通过采用圆滑无凸点设计,能够一定程度的使整车成本降低,从而不仅能够降低材料浪费,而且符合现代社会人的审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以及环境的不断恶化,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使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逐渐的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汽车充电口盖板是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单元。
当今市场上一些现有的充电口盖改造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复杂,严重影响了汽车外观,且增加了汽车的总体质量,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而且还造成了不必要的电子控制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具备降低成本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包括盖板、固定锚栓和按钮,所述盖板采用圆滑无凸点设计,且盖板上侧中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上侧中部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金属支架、指纹传感器、顶板、IC芯片和PCB板,所述指纹传感器设于指纹识别装置顶端,所述金属支架通过焊接的方式设于指纹传感器两侧,所述顶板通过粘接的方式设于指纹传感器下侧,所述IC芯片连接于顶板下侧,所述PCB板通过粘接的方式设于IC芯片下侧;所述盖板通过转轴连接于固定锚栓,所述转轴包括固定轴、轴芯和旋转轴,所述固定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轴芯两侧,所述旋转轴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设于轴芯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板中部与按钮连接处通过镶嵌的方式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板边缘通过铆接的方式均匀设有固定夹片,所述固定夹片均匀设有四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板右侧通过铆接的方式设有锁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盖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旋转轴,所述固定锚栓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盖板采用圆滑无凸点设计,能够一定程度的使整车成本降低,从而不仅能够降低材料浪费,而且符合现代社会人的审美。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的指纹识别装置能够一定程度的防止他人触碰,从而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而且有利于增加汽车科技技术,结合现代化科技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中固定锚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中指纹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口盖改造结构中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板,2-固定锚栓,3-按钮,4-指纹识别装置,5-金属支架,6-指纹传感器,7-顶板,8-IC芯片,9-PCB板,10-转轴,11-固定轴,12-轴芯,13-旋转轴,14-密封圈,15-固定夹片,16-锁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45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压式健腹轮
- 下一篇:一种距瓣尾囊草生长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