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合成氨膜分离非渗透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5819.X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3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重阳;苏静杰;高国强;温振民;施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煤基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02 | 分类号: | C01B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地址: | 047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渗透气 非渗透 膜分离 合成氨 回收装置 缓冲罐 燃料气 变更 加热炉 依次设置 焦炉气 气管线 界区 盲板 三通 氮气 本实用新型 原料成本 重新利用 气阀 工段 废气 灭火 置换 燃烧 节约 转化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合成氨膜分离非渗透气回收装置,涉及一种非渗透气回收装置;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膜分离塔与燃料气缓冲罐通过非渗透气管线相连接,非渗透气管线从膜分离塔端到燃料气缓冲罐端依次设置有非渗透气阀、等级三通、盲板和非渗透气转化界区阀,在非渗透管线上,位于等级三通与盲板之间连接有变更管线,变更管线的另一端与焦炉气管线相连接,变更管线从非渗透管线端到焦炉气管线端依次设置有置换导淋和变更管线界区阀;本方案去除了非渗透气经燃料气缓冲罐进入加热炉燃烧因氮气含量较高易导致加热炉灭火的问题,又可将废气进行重新利用后生产合成氨,简单可操作性较强,可降低下游工段操作风险,又可节约原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渗透气回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合成氨膜分离非渗透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大多数氨合成弛放气处理工艺路线都是经膜分离工艺处理后渗透气直接进入系统回收利用,非渗透气直接进入火炬燃烧或进入燃烧炉进行燃烧回收热量。此工艺路线设计,若采用非渗透气进入火炬燃烧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若采用进入燃烧炉燃烧回收热量会因为气体中氮气含量较多造成燃烧炉灭火给下游工段的工艺操作造成不稳定因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以上的问题,考虑了工艺管线结构、原料气的成分及氨含量,将工艺管线改造后重新布局,变更后的工艺路线设计、施工、简单可操作性较强,即可降低下游工段操作风险,又可节约原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成氨膜分离非渗透气回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膜分离塔、非渗透气管线、燃料气缓冲罐,所述的膜分离塔与燃料气缓冲罐通过非渗透气管线相连接,所述的非渗透气管线从膜分离塔端到燃料气缓冲罐端依次设置有非渗透气阀、等级三通、盲板和非渗透气转化界区阀,所述的盲板位于盲位,在所述的非渗透气管线上,位于等级三通与盲板之间连接有变更管线,所述的变更管线的另一端与焦炉气管线相连接,所述的变更管线从非渗透气管线端到焦炉气管线端依次设置有置换导淋和变更管线界区阀。
等级三通与焦炉气管线上的预留口位置最近。进入焦炉气管线的变更管线界区阀采用闸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工艺路线更改主要针对氨合成弛放气经膜分离处理后的非渗透气的去向进行工艺路线优化。技术改造将原来膜分离处理后的主要成分为氢气、氮气的非渗透气由原来的去往转化工段燃料气缓冲罐进行燃烧的回收处理工艺路线更改为:将非渗透气进入工艺气源头即原料气管网进行回收、净化、加压后重新回收利用。改造后的工艺路线去除了非渗透气经燃料气缓冲罐进入加热炉燃烧因氮气含量较高易导致加热炉灭火的问题,又可将废气进行重新利用后生产合成氨。变更后的工艺路线设计、施工、简单可操作性较强,即可降低下游工段操作风险,又可节约原料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膜分离塔,2为非渗透气管线,3为燃料气缓冲罐,4为非渗透气阀,5为等级三通、6为盲板,7为非渗透气转化界区阀,8为变更管线,9为焦炉气管线,10为置换导淋,11为变更管线界区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煤基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潞安煤基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58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