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线剥皮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86151.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9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钱正祥;高菊明;龚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万可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仲崇明 |
地址: | 2156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剥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线剥皮治具,其包括:上刀模部分,所述上刀模部分包括上刀模板,所述上刀模板的底端部从下至上向内凹进从而形成导向槽和上刀口,所述上刀口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上方,且两者相互连通,所述上刀口至少包括连续设置的圆弧型的第一上刀口和第二上刀口;下刀模部分,所述下刀模部分包括下刀模板,所述下刀模板包括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基体上方的与所述导向槽相匹配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上方设置有圆弧型的下刀口,所述下刀口与所述上刀口相匹配。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由于作业员的失误而产生的划伤电线电缆的导体的状况,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剥皮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同时剥去多根线缆上的绝缘外皮的电线剥皮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线对接过程中,需要将电线的连接端进行扒皮,以便后续的导电;为了将电线端部的外皮顺利剥下,最传统方法是用火烧电线端部的外皮,使得外皮软化,在其未冷却时迅速用手或其它工具将其扯断,但是该剥除的外皮易粘连到在手上或工具上,且由于火烧温度难于控制,也易存在导电芯被氧化的可能性。另外,还有利用剥线钳进行剥线的方式,但当电缆直径较小时,使用剥线钳剥皮时容易导致整个电缆剥断,当电缆直径较大时,剥皮难度较高,费力且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剥皮治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线剥皮治具,其包括:
上刀模部分,所述上刀模部分包括上刀模板,由所述上刀模板的底端部从下至上向内凹进从而形成导向槽和上刀口,所述上刀口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上方,且两者相互连通,所述上刀口至少包括连续设置的圆弧型的第一上刀口和第二上刀口;
下刀模部分,所述下刀模部分包括下刀模板,所述下刀模板包括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基体上方的与所述导向槽相匹配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顶端设置有圆弧型的下刀口,所述下刀口与所述上刀口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向槽的纵截面为八字型,所述导向柱的纵截面也为八字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上刀模板包括连接部和固设于所述连接部下方的工作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手柄连接的条形孔,所述工作部上开设有所述导向槽和上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下刀模板的基体通过其上设置的至少一个条形孔与底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导向槽和导向柱的配合,使得上刀模板对准下到模板,而后,上刀口与下刀口配合将至少两根线缆上的绝缘外皮切断,从绝缘外皮中抽出电线芯,绝缘外层留在上刀口和下刀口之间,最后将上刀模板从下刀模板上向上拔出,绝缘外皮随之掉落。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人工剥皮的麻烦,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保证了剥皮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电线剥皮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刀模部分、11-上刀模板、111-连接部、112-工作部、a-条形孔、b-导向槽、c-上刀口、2-下刀模部分、21-下刀模板、211-基体、212-导向柱、e-下刀口、d-条形孔、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线剥皮治具,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万可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万可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861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